最近重庆千里科技要去港股上市的消息,估计不少关注智驾的朋友都刷到了,但你们可能没注意到一个细节,这家现在年入近70亿的公司,前身居然是靠摩托车出名的力帆科技。
能从传统车企转型成智驾赛道的黑马,背后全靠一个安徽芜湖人操盘,这人就是1988年生的印奇。
说印奇是学霸一点不夸张,清华姚班第一批学生,还拿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之前联合创立的旷视科技,更是AI圈里的四小龙之一。
2024年的时候,他盯上了被吉利重整后的力帆科技,当时力帆啥都不缺,有制造底子、有渠道,但就是卡在智能化上,没突破。
印奇看准了这个机会,通过旗下公司拿了19.91%的股份,当年11月就当上董事长,直接启动AI+车的转型,你们说这眼光够不够准?
转型这一年,他的动作是真快。2025年2月先把公司名改成千里科技,接着挖来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当联席总裁搭技术团队,还跟吉利合伙搞了家千里智驾公司,推出能覆盖L2+-L4级场景的解决方案。
到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就冲到41.84亿,同比涨了40.04%,9月更是引来奔驰砸13.42亿入股,成了第五大股东。
我觉得这操作特值得传统车企学,转型不是把老本行扔了,而是用新技术把原来的优势激活,这点千里科技做得很到位。
可能有人会问,智驾赛道这么卷,千里科技凭啥能起来?其实不是靠单点发力,是技术和资源两头都抓牢了。
先说技术,他们搞的RLM强化学习—多模态模型已经大规模用在智驾上了,智能座舱还能基于AGI L3级模型识别情绪、做个性化推荐,这可不是纸上谈兵。
你们想想,智驾技术从实验室到装上车,最难的就是适配实际场景,而千里科技靠原来力帆的制造底子,很快就把算法落地到实车上,这种算法+硬件的配合,纯AI公司还真比不了。
再看资源整合,这才是他们的杀手锏。吉利既是最大供应商又是最大客户,2024年光采购额就占了总采购的29%,收入更是占了30.8%;还有1500多家分销商,B端渠道占了九成以上,这现金流多稳啊。
后来奔驰入股也不只是给钱,说不定还能帮着打通海外的技术合作渠道。我觉得这解决了智驾公司的通病,要么缺场景,要么缺产能,千里科技靠这张核心股东+战略伙伴的网,转型期还能保持69.6亿的营收,确实有一套。
其实千里科技的案例,也能看出中国出行行业的变化有多快。2000年前后大家还在拼燃油车、摩托车的成本和效率,2015年左右就改成拼电动化和平台架构,现在倒好,AI成了关键,算法、算力、数据成了新的竞争核心。
灼识咨询不是说了嘛,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市场还在涨,但现在玩的已经不是单纯造车了,而是软件定义汽车的生态。
千里科技还计划往AI+机器人扩展,明显是看明白了,出行行业要从单一交通工具,变成综合服务平台。
那些还在新能源赛道挤破头的传统车企,真不如学学这个AI赋能+资源整合的思路,说不定能在智能化浪潮里找到新机会。
至于千里科技能不能在港股站稳脚跟,咱们再等等看,但它这转型的路子,已经够很多企业琢磨一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