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强大的工业实力,就很容易在进出口上受到其他敌对国家的操控,最终可能不得不签署一些不利的条约,甚至失去自主权。但是,如果这个国家与全球供应链高度绑定,形成了“依赖全球合作”的局面,那就不容易被轻易压制。此时,任何敌对国家若想翻脸,必须仔细权衡后果,因为这种局面往往会演变成“双输”的局面。当前,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国安世半导体的行为,已经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并且使全球汽车行业陷入动荡。
巴西寻求中国帮助解决危机?
根据英国路透社10月28日的报道,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事件,正逐渐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危机。10月27日,在与巴西全国机动车制造商协会主席会晤后,一名巴西政府的高级官员表示,如果全球汽车芯片的供应危机持续下去,巴西的部分汽车制造商将在三周内暂停生产。面对这一困境,巴西政府正在与中国方面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西方媒体曾表示,安世半导体的分裂直接导致全球汽车芯片的供应量大幅下降,甚至陷入了长时间的停滞。例如,本田北美公司已进入大规模停产阶段,而美国福特公司虽然还有库存,但也快用尽了。实际上,过去芯片的生产流程中,德国和荷兰的工厂负责生产晶圆,但最终的封装和测试则是在中国进行。荷兰方面接管安世半导体,只算是“半个企业”,无法在短期内投入到实际生产中。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的愤怒,导致双方的决裂。
从宏观层面看,巴西寻求中国帮助的做法并未真正洞察问题的核心,反而是一种取巧的态度。如果巴西真心想要解决本国汽车工业的危机,它应该从现在开始全力反对荷兰政府的决定,并通过政治手段施压荷兰,要求荷兰将中国的企业归还。在这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上,巴西唯有站在中国一方,支持中国的正义,才能为自身争取到应有的利益和“正义”。
荷兰的行动反映了什么现实?
全球汽车工业的倒退并非中国所希望的,但荷兰政府的行为无疑触犯了中国的底线,甚至违背了最基本的商业信誉原则,暴露出荷兰政府的真实面目。而且,这一行为对荷兰自身并没有带来任何实际好处,反而显得像是在美国干预下的荒唐举动。然而,这种行为更显得荒谬,因为在美国的指使下,荷兰做出了一个损害自身利益的“反华举措”,实际上属于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荷兰的这一行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也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终,整个全球供应链都受到了影响,荷兰的做法无疑是对自己利益的极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