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迪为Concept C举办了一场试驾活动,媒体记者首次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山旁边的封闭道路上,试驾这台即将在未来定义并引领未来奥迪设计方向的原型车。
虽然奥迪Concept C是原型车,但它在外观内饰和驾驶感受方面,开发进度已达90%。原型车由奥迪内部150人团队开发,与量产版本同步进行。奥迪全球CEO高德诺透露,Concept C尽早上牌上路也是为了加快开发进度。
关于车迷感兴趣的问题,奥迪尚无法对Concept C原型车是否采用量产平台,以及与纯电保时捷718是什么关系给出确切答复。目前知道的是,Concept C将电池布置在驾驶者身后和后轴之前,既保证了低坐姿,也能保证驾驶感受接近中置跑车。
奥迪Concept C在设计方面重新回归了经典设计以及包豪斯理念,它融合了初代奥迪TT以及奥迪R8的“跑车感”。Concept C推出之后,引发了德国车迷的强烈共鸣,雕塑般的车身线条相当纯粹。
已经在国内上市的上汽奥迪AUDI E5 Sportback同样由德国设计团队打造,所以它从外观到内饰都与Concept C有不少相似之处。
Concept C车身长度为4.52米,更接近R8。作为一款纯电车型,Concept C将优先轻量化表现,车身大量采用铝制材料。虽然尚未公布明确数字,但在动力方面将更加接近TT的200~300马力,电机功率比较克制。
Concept C车头采用了尺寸较小的单框式格栅设计,饰板内部暗藏传感器。试装车安装了特殊牌照规格,量产版本仍需为不同国家法规重新设计牌照框架。奥迪四环标志采用铝制部件打造,奥迪希望表现出真实质感。车头两侧的缝隙中暗藏了格栅,内部采用金属材质打造。车灯内部设计了机械结构,调整大灯时可以进行旋转运动。
Concept C车侧采用了一体化设计,板件面积较大,接缝隐藏得很好。目前的官方信息,Concept C将只推出硬顶敞篷版本,不提供软顶敞篷版本和硬顶版本。虽然软顶设计能降低重量,但奥迪更重视外观造型,硬顶敞篷在闭合时十分接近R8。
车尾的牌照框架和车身设计融为一体,四角突出的车尾有些类似丰田纯电车的设计语言。车尾同样没有采用后窗,而是设计了鳍片,中间暗藏了刹车灯和摄像头。泊车时会启用其他摄像头,保证泊车时的视野。
目前Concept C采用触摸开门方式,按钮隐藏在门柱黑色区域,显然量产版本需设计机械门把手。车内采用按钮方式打开车门,无框车门采用双层夹胶玻璃。同时,Concept C没有采用流媒体外后视镜。
内饰部分,Concept C用上了大面积织物门板,配色采用银色和灰色,几乎没有任何黑色烤漆。方向盘采用真实材料打造的四环标志,中央的圆形也和奥迪经典方向盘造型相吻合。按钮方面,增加了可以上下推动的物理按键。座椅方面,奥迪采用了带一体式头枕的织物座椅。
Concept C在仪表两侧设计了挡板,给予驾驶者专注于驾驶的暗示。上方有一块长条屏幕距离驾驶者更近,用来显示时速。中控屏有意采用了小尺寸屏幕,还采用了奥迪经典的可收纳设计,可通过下方物理按键控制。空调控制按钮将在量产版回归传统物理按键。扶手箱旁边的旋钮设计类似奥迪E5,旋钮可以调整音量,储物格还采用了电动滑盖。
Concept C的硬顶收纳之后呈现出Targa形态,无论展开海上关闭车身一体感保持的都很好。软顶的优势是重量轻,开闭迅速。硬顶在隔音和隔热方面更加出色,关闭时舒适性更好一些。
Concept C将推出后驱和四驱版本,后驱版本加速性能足够。奥迪目前唯一一台原型车是后驱版本。由于车重仅为1.7吨,它的驾驶感受更加接近燃油车。不仅驾驶起来重心低,坐姿也相当低。
在封闭山路进行测试,Concept C充满驾驶乐趣。与一般新能源运动车在高速上驾驶表现很好,到赛道上略显笨拙不同。Concept C对电池容量比较克制,它的驾驶感受更接近奥迪TT。为了优化主主观驾驶感受,奥迪将为量产版Concept C增加电动声浪。采用类似Targa车顶的硬顶敞篷会比加装挡风板的软顶车型风噪更大,Concept C也不例外。
在新任设计总监马西莫·弗拉斯切拉的带领下,奥迪Concept C重回经典设计语言。“小马力小电池”的造车思路,Concept C无疑将成为一台驾驶者之车。
Concept C量产版本将在2027年正式亮相,它也将为未来所有奥迪车型指明方向。
撰文 I JM 图片 I autocar、Autogefühl、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