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98%的电车车主在换购时仍会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这一数据初看令人惊讶,但通过实地走访多位车主后发现,经济性优势和基础设施完善正成为推动消费者持续选择电车的核心因素。
北京车主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两年的用车账本:每月充电费用约150元,而同级别燃油车油费需600元以上,仅此一项每年节省超5000元。更让他满意的是保养成本,"传统燃油车每年保养要花2000多元,电车只需要更换空调滤芯和检查线路,两年下来省的钱够买部旗舰手机了。"
基础设施的快速普及正在消解里程焦虑。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京港澳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90%,周末出行高峰期虽需排队,但车主普遍利用等待时间就餐休息。城市商圈的充电网络更为密集,某大型购物中心地下三层设有80个充电车位,车主王女士表示:"买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充80%电量,比找燃油车位方便多了。"
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张先生去年安装了私人充电桩,"物业协调电力部门开通绿色通道,从申请到安装只用了两周"。他算了一笔账:夜间谷电价格0.3元/度,每公里电费仅0.05元,是燃油车的六分之一。这种经济性优势在通勤场景中尤为明显,以每日40公里通勤计算,电车年费用比燃油车节省近万元。
尽管冬季续航会下降15%-20%,但车主普遍认为影响可控。上海车主陈先生表示:"现在充电桩分布很广,即使续航打折,找个附近商场补电半小时就能恢复80%,比盯着油价波动省心多了。"这种使用体验正在形成口碑效应,多位受访者表示已向亲友推荐电车,其中3人明确表示因看到实际节省效果而改变购车计划。
汽车分析师指出,当充电便利性达到"10分钟生活圈"标准时,消费者决策将更多依赖使用成本。数据显示,2024年私人充电桩安装量同比增长127%,公共充电桩日均服务次数提升至4.2次,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重构消费者的出行成本计算方式。
来源:https://www.drd.com.cn/shuju/202510/10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