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又一中国制造被全球疯抢,全球巨头排队抢购,属于中国的时代来了
创始人
2025-10-27 04:27:23
0

前言

十年前,磷酸铁锂电池(LFP)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无人问津,被业内戏称为“铁疙瘩”,续航低、能量密度差,仿佛注定只能被淘汰。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曾被嘲笑的技术,却在短短十年内完成了令人震惊的逆袭。它不仅成为特斯拉、宝马、丰田等全球车企争相采购的核心电池,更在储能市场和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又一中国制造被全球疯抢,全球巨头排队抢购,属于中国的时代来了!

从“低端技术”到刀片革命

十年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看好三元电池(NCM、NCA),其高能量密度和长续航成为市场的核心卖点。几乎所有明星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S和日产Leaf,都采用三元电池,而坚持磷酸铁锂路线的比亚迪,则被视为“技术落伍”的典型代表。

LFP的最大缺陷在于能量密度低、续航有限,使其在政策补贴和市场选择面前处于劣势。然而,比亚迪并未放弃这一路线,而是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寻求突破。

2019年,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这种设计跳过了传统模组环节,将长条形电芯直接排布在电池包内,大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整车续航超过600公里,同时成本比同级三元电池低5到12万元。

刀片电池还通过了针刺实验,即使被钢针刺穿也不会燃烧或爆炸,这一创新打破了人们对LFP低端的固有印象。宁德时代随后推出CTP(Cell to Pack)和麒麟电池等设计,也大幅提升了LFP的性价比。

正是这些技术创新,使得LFP逐渐在市场上重获认可。

到2021年,LFP出货量首次超过三元电池,2023年市场份额高达70%。从“被嘲笑的铁疙瘩”,到引领全球电动车安全和成本革命,LFP完成了不可思议的转身。背后的逻辑不仅是续航的突破,更是成本控制与安全性的深度结合,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竞争力。

中国供应链优势

技术创新只是LFP逆袭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推动力是产业链的完善和成本优势。

2022年至2024年间,锂电产业经历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电池级碳酸锂从52.5万元/吨暴跌至不足10万元/吨,跌幅高达81%;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也从16.4万元/吨跌至4.2万元/吨,跌幅74%。

价格的暴跌迫使许多中小厂商退出市场,而规模化、管理成熟的企业则凭此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同时,LFP核心专利在2022年到期,使任何厂商都可以免费使用技术。

中国企业早已建立起从矿产开采、正极材料、电芯制造到整车装配的完整供应链,这种产业布局让欧美企业即便想追赶,也至少落后十年。

特斯拉在上海工厂采购的电池被运到柏林工厂使用;宝马、奔驰在欧洲的电动车,也不得不依赖中国供应商。美国即便加征高达120%的关税,也未能改变这种市场格局。

除了电动车市场,LFP在储能领域也迅速扩张。传统储能依赖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成本高,而LFP储能系统灵活,一个装满电池的集装箱即可部署使用。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120%至90GWh,标志着全球能源储存方式正经历革命性变化。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和成熟供应链,不仅征服电动车市场,也在全球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新能源未来

LFP逆袭仅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序幕。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采取了“多线出击”战略,布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LMFP(锂锰铁磷酸)等技术路径。

LMFP通过在磷酸铁锂中加入锰元素,显著提高能量密度,在保持安全性和低成本的同时弥补续航不足。

固态电池凭借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计划在2025年完成技术验证,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

钠离子电池则利用钠资源丰富、成本低的优势,优先在储能市场落地。这一系列技术布局展示了中国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和风险分散能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还通过产业组织优化持续降低成本。供应链整合、规模化生产、工艺优化,使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形成不可撼动的优势。

如今,全球新能源车和储能市场都在依赖中国电池供应:特斯拉、宝马、丰田等巨头纷纷采购中国LFP和创新电池,中国企业正在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规则。

未来十年,随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LMFP的量产,中国将继续在新能源领域保持全球领先,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战略也将因中国的技术和规模而加速。

结语

磷酸铁锂电池从被全球嘲笑的“铁疙瘩”,到成为全世界车企争相采购的战略资源,用十年时间完成了惊天逆袭。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中国企业通过成本控制、供应链完善和产业布局,重新定义了全球新能源产业规则。

随着LMFP、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落地,中国在新能源车、储能和能源转型领域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稳固。

LFP的成功不仅是电池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通过规模化应用、创新能力和战略眼光改写全球格局的生动写照。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主导权,正在悄然转向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地平线吕鹏:穿越智驾淘汰赛,“... 10月23日,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5)期间,地平线副总裁、...
超速20%到底罚不罚?有人跑1... “高速限速 120,我跑到 143,以为会扣分,结果查 12123 没记录 —— 超速 20% 到底...
领克10 EM-P,用一个月改... 当一款车能够提供超越期待的产品体验,并赋予消费者足够的购买理由,市场的热情回应就自然而然。 领克正...
黄仁勋的中国搭子,狂赚2000... 2025年5月17日,黄仁勋在中国台北,设宴款待AI供应链核心伙伴。 镁光灯下,围坐他身旁的,皆是台...
原创 又... 前言 十年前,磷酸铁锂电池(LFP)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无人问津,被业内戏称为“铁疙瘩”,续航低、...
原创 国... 上个月我去 4S 店看车,销售小哥特热情地给我推荐各种电动车,讲完电动车随口问我,要不要看看燃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