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的杭州,宗馥莉辞职的消息像一颗石子砸进了娃哈哈深水池,水面炸开,涟漪四散,家族与国资、老员工与新权力,一时间针锋相对,空气里都是火药味。
街头巷尾、网络论坛,议论声不断,说宗馥莉是主动断腕,也说她是被逼无路,谁是谁非,众说纷纭,气氛几乎拉满了对抗感。
9月12日这个日子,成了关键点,宗馥莉悄然卸下了董事长、法人、董事等所有职务,股东和董事会也都点头,官方一句“属实”,整个局面就此生变。
外界一时没反应过来,坊间流言四起,说“商标使用不合规”是导火索,宗馥莉干脆另起炉灶,要做自己的“娃小宗”,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算盘,值得细细琢磨。
回顾过去一年多,宗馥莉的每一步都很决绝,团队和资源都往自己100%控股的“宏胜系”转移,18条高速生产线,新工厂成了矿泉水大本营,技术团队也带走了,旧人旧事全换了模样。
原来的娃哈哈,国资持股接近一半,宗馥莉想把“娃哈哈”商标转到自己公司,这一动,国资肯定不同意,矛盾公开化,连带着家族内部的积怨也摆上了台面。
和三位同父异母的弟妹打官司,和父辈叔父们关系紧张,叔叔宗泽后一句“目中无人、六亲不认”,像一把刀划开家族表面的和气,堂叔的桶装水销售权和商标使用权也被收回,家族裂痕肉眼可见。
老员工心里更不是滋味,宗馥莉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改革,很多元老被边缘化,裁员接连不断,干股分红说没就没了,信任感一点点消磨,曾经的铁打班底都变成了“外人”。
经销商和代理商也没落好,娃哈哈的老合同到期不续约,经销商被转到“宏胜系”,一纸合同就能让旧人散场,新人上马,生意场上人情冷暖,宗馥莉的强势风格,得罪了一圈。
这些操作看起来狠辣,实则背后都在合规边界里打转,法律上挑不出毛病,合同没撕只是改,员工和经销商从娃哈哈变成宏胜,商标、资产、渠道也一步步转移,看似无懈可击,却让人心里发凉。
宗庆后时代,娃哈哈“说话算数”,哪怕偶尔不守契约,靠着人格和信用压得住场,大家信任他,业绩给了底气,这种威信不是谁都能接得住的。
到了宗馥莉,她试图用父亲那一套继续管事,想靠股份和管理权掌控局面,结果发现,自己没有父亲的威望,也缺少那份“战绩”,人心就这样散了。
这一系列事件并非偶然,宗馥莉的“单飞”其实早有铺垫,旧体系下她步步为营,把核心资产和关键人马都收归己有,新品牌“娃小宗”就是这盘棋的落子点。
9月12日之后,宗馥莉原办公室照用,只是换了名片,娃哈哈集团原副总裁兼CFO朱振鑫也直接成了新公司总裁,原班人马,换了个壳,轻装再出发。
这场变局,表面看是商标之争,实则是利益格局的大洗牌,宗馥莉把属于国资股东的优质资产带走,把风险留在原地,自己则全身而退,打法极其老辣。
法律没问题,道德上却让人摇头,合同没撕,规则都在,只是原本属于大家的东西,换了个主人,老员工、经销商、家族成员,谁都没讨到好,表面的平静下是暗流涌动。
从2025年初到9月,宗馥莉的动作密集,产业链、供应链、生产线、品牌资源,能带走的全带走了,给原公司留下一地鸡毛,国资股东只能“认栽”。
舆论场里,宗馥莉褒贬不一,有人佩服她的果断,有人说她太绝情,更多的是观望和质疑,毕竟娃哈哈的江山不是一朝一夕建成,想拆就拆,谈何容易。
网络上传言宗馥莉涉嫌违纪,有被立案调查的说法,虽然真假难辨,但她的心腹严雪峰确实已被查,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整个团队都在等一个结果。
家族企业的宿命,往往是权力更迭时的撕裂,宗馥莉这次选择放手,既是自保也是破局,旧的体系守不住,新世界就要自己造。
事件至此,留给杭州市上城区国资的,是如何善后和重组,留给宗馥莉的,则是独自创业的全新征途,所有人都在等,她的新品牌到底能不能站住脚。
故事还没结束,宗馥莉的“单飞”究竟是豪赌还是自救,娃哈哈的未来会不会迎来新一轮洗牌,这一切,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