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的2025 SENSOR CHINA迎来广大业内人士的热切关注,本次 SENSOR CHINA 展会,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产品均围绕传感器产品线展开,主要涵盖三个方向,分别是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以及温湿度传感器。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的核心是通过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来实现的,分别打造了电源管理、信号链、传感器三大核心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均基于这三大平台,围绕泛能源、汽车两大核心应用方向展开,形成 “3 大技术平台 ×2 大应用方向” 的布局模式。2024 年汽车行业国产的芯片替代率已达到 15%,部分细分领域头部厂商的替代率甚至达到 30%-40%,在政策扶持与产业资金支持下,国产半导体企业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纳芯微在汽车芯片领域的表现突出:2025 年上半年,汽车领域芯片出货量已超过 3 亿,累计汽车芯片出货量接近 10 亿,仅在新能源三电领域,纳芯微已为近400家零部件客户提供了可靠、可信赖的产品与服务支持。纳芯微加入 AEC(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汽车电子委员会),成为AEC组件技术委员会(Component Technical Committee)成员,意味着汽车行业全球权威组织对纳芯微的质量和技术认可。
纳芯微传感器市场总监谢奔先生告诉记者,汽车电子是纳芯微的核心主力赛道之一,纳芯微公司将其视为长期战略业务,而且会坚持长期价值导向,持续加大投入,公司整体对汽车电子市场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在苏州(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聚集了大量汽车电子 Tier1,完善的产业生态为纳芯微带来了显著的协同优势。在国产化替代进程中,公司与本地 Tier1 的合作主要聚焦两个核心方向:一是国产芯片的替代落地,二是联合迭代创新。近两年来,不仅是纳芯微主动寻求与苏州本地头部 Tier1 的合作,这些 Tier1 也在积极与公司对接 —— 凭借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头部品牌地位,目前已与苏州地区大部分主流 Tier1 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汽车 Tier1 客户合作方面已形成了规模化布局。 从与不同车企的合作过程来看,尽管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各类客户对成本、交付、技术支持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在质量管理与项目开发核心标准上,不同类型车企的差异并不大 —— 无论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将产品质量置于核心位置。此外,受车辆迭代速度加快的影响。无论是传统主机厂还是新势力,都在加快业务节奏,这要求芯片企业也要适应行业的 “内卷” 节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响应速度。通过 “系统级解决方案 + 全周期服务 + 质量体系保障 + 产业协同” 的组合策略,让客户切实感受到国产芯片企业的活力,也更愿意尝试纳芯微的产品。
国际化是纳芯微的核心战略之一,目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推进,第一条路径是 “借船出海”,即与海外企业在国内的机构合作,逐步拓展海外市场。比如,会与国际 Tier1 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沟通,联合开展项目开发。通过与这些海外巨头的联合开发,不仅能确保产品达到国际标准,还能借助其全球供应链体系,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2024年,纳芯微的海外营收占比约15%,实现了国际市场的初步突破。第二条路径是 “本土化服务”,为提升海外市场响应效率,公司已在全球多个核心市场设立了本地化机构 在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地均设有办公室,并配备了专业的销售与技术支持团队,直接服务当地的头部客户;同时,在国内也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支持海外客户在华机构的需求,形成 “国内 + 海外” 协同推进的模式。纳芯微已进入部分全球头部汽车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量产交付,预计接下来海外市场营收将迎来迅速增长。
芯片是推动汽车技术创新、实现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纳芯微始终坚持核心价值观,清晰定位,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