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上那些闪着灯的施工隔离桶,现在看真是藏着要命的风险。前阵子刚判的案子,车主开着带智能驾驶的车跑高速,系统愣是没认出施工区域,直接撞了上去,最后车企赔了 300 万。
说实话这事儿听着都后怕。我去年开高速也遇过类似情况,前方两公里就开始放提示牌,路边堆着隔离锥,我那车的辅助驾驶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我自己猛踩的刹车。当时还以为是我车级别不够,现在才知道,这根本就是普遍问题。
交警那边其实早提醒过,现在市面上的智能驾驶顶多算 L2 级,说白了就是个 “高级助手”。你看沪宜高速那起事故,隔离桶摆得清清楚楚,车还是一头撞上去,车头都撞瘪了。司机说以为开了辅助就能松口气,结果差点出大事。
最让人窝火的是车企的态度。明明技术有短板,宣传时却总往 “自动驾驶” 上靠,弄得好多人真以为能撒手不管。美国那起特斯拉事故更离谱,撞死人赔了好几亿,车企还嘴硬说司机全责。真当消费者是小白鼠啊?
法院判这 300 万,我觉得不冤。专家都说了,系统设计有缺陷就得车企担责。现在的智能驾驶对这种临时施工区域特别不敏感,传感器识别不了异形障碍物,算法也没针对这种场景优化。说白了就是技术没跟上,还敢拿出来卖。
我身边好多人都踩过类似的坑。有个朋友开夜车,路边有施工队在修护栏,他的车预警都没响一下,幸亏他反应快打了方向。还有人雨天开高速,系统连积水路面都识别不出来,差点打滑翻车。
其实法律上早有说法,这种有缺陷的技术导致事故,车企得负主要责任。不是说司机一点责任没有,但你不能把所有锅都甩给消费者啊。毕竟咱们买的是 “辅助” 功能,不是买个随时可能出问题的定时炸弹。
现在想想,那些车企总吹嘘自己的技术多牛,什么 “全场景覆盖”“零事故”,全是空话。真到了施工路段、恶劣天气这些复杂情况,系统就成了 “睁眼瞎”。这 300 万罚款,希望能真把他们打疼了,赶紧把技术短板补上。
开车的也得自己拎清楚,别被宣传忽悠了。智能驾驶再方便,方向盘终究得自己把着。高速上遇到施工区域,不管系统有没有提示,自己先减速观察准没错。毕竟命是自己的,不能指望还不完善的技术来兜底。
这事儿也给行业敲了警钟。技术没成熟就别急着吹牛皮,该标注的风险得说清楚,该升级的系统得抓紧弄。要是还抱着侥幸心理,迟早还得吃更大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