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那新出炉的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简直是给行业扔了颗炸雷。之前还能拿到 7500 美元补贴的车型,一夜之间好多都没资格了,这里面居然连特斯拉和比亚迪都在列,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误传。特斯拉不是在美国本土建厂了吗?怎么还拿不到补贴?后来翻了政策细则才闹明白,问题出在电池上。新规里说得明白,电池里的关键矿物得有一大半是美国或者盟友国家产的,电池组件也得在北美造。今年这比例都涨到六成了,往后还得逐年往上加,直到百分之百。
比亚迪更别提了,虽说之前还给特斯拉供过电池,德国工厂的 Model Y 都用上了它家的刀片电池,但架不住美国这政策明摆着针对非盟友。你想啊,中国在锂、石墨这些关键矿物的提炼上占着大头,美国偏偏把这些排除在外,这不就是故意卡脖子嘛。有专家说这是 “双重歧视”,我看一点不假,既护着自己人,还拉着盟友排挤别人。
最有意思的是本土车企的反应,那叫一个欢实。政策一出来,通用、福特的股价噌噌往上涨,跟过年似的。他们肯定高兴啊,本来竞争就激烈,现在对手少了不说,消费者买车还能拿补贴,这不等于逼着人买美国车吗?可普通老百姓未必真划算,之前能选的车型多,现在可选的少了,说不定还得为这补贴变相多掏钱。
其实吧,这政策根本不是单纯为了环保。拜登政府搞的《通胀削减法》看着投了好多钱在清洁能源上,骨子里还是贸易保护。你没见欧盟、日本之前都跳出来反对吗?后来美国赶紧跟日本签了关键矿物协议,把日本划进 “自己人” 圈子,这操作也太明显了。说白了,就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把产业链都往自己这儿拽。
特斯拉也挺憋屈的,之前还传着不用比亚迪电池了,虽说比亚迪出来否认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跟美国的补贴政策脱不了关系。现在特斯拉只能赶紧找 LG 那些供应商合作,可短时间内哪那么容易搞定供应链?说不定接下来车型价格还得有变动。
我真觉得这政策有点短视。全球供应链本来就是拧在一起的,强行拆开哪有那么容易?中国产的电池性价比摆在那儿,美国车企想完全避开根本不现实。而且这么搞贸易保护,最后说不定会引发连锁反应,到时候受伤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你看那些本土车企现在笑得欢,可真能一直得意下去?万一其他国家也跟着搞补贴壁垒,美国车出口的时候照样得碰壁。再说了,靠保护起来的产业,能有真的竞争力吗?我看悬。
之前还听说美国想跟欧盟也签类似的矿物协议,把圈子越画越大。这哪是搞清洁能源,分明是把环保当成了地缘竞争的工具。真要为了气候着想,不该是大家一起合作吗?搞这种排他性的政策,实在让人看不惯。
比亚迪虽说这次受了挫,但人家在欧洲、东南亚市场还在扩张,说不定能靠别的市场补回来。倒是特斯拉,既想保住美国市场,又得迁就政策,这下怕是要两头忙活了。
说到底,这政策就是场赤裸裸的利益博弈。本土车企暂时是狂欢了,可长远来看,这种靠政策保护的繁荣,根本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消费者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谁的车好、谁的价实在,最后还是得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