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这两年的电动化转型,看得人真是着急。前阵子一汽 - 大众突然官宣,ID. 系列最高降了 5 万多,ID.4 CROZZ 都卖到 14 万出头了,这降价幅度,说是 “甩卖” 都不夸张。可就算这么降,销量也没见多大起色。
说实话,ID. 系列刚出来的时候多风光啊,又是喊着 “欧洲电动之冠”,又是说产品组合最广,ID.3、ID.4、ID.6 一大堆车型铺出来。结果呢?在法国市场,ID.3 一年才卖四千多辆,连前 10 都没进,跟特斯拉 Model Y 的三万多辆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挪威那边更惨,以前还是销量第一,现在直接掉到第三去了。
有人说是不是消费者不买账?我觉得不全是。你别说,大众自己人其实早该心里有数。前几年迪斯当 CEO 的时候就喊着要跟特斯拉比,说人家造辆车才 10 小时,大众兹维考工厂要 30 多小时。那时候就有人劝要加快速度,可内部愣是扯不清。工会担心裁员,守旧派还想着给燃油车投钱,活生生把时间拖过去了。
现在好了,市场可不等人。自主品牌的电动车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价格实在,配置又高。大众 ID. 系列呢?以前总说靠品牌实力,不打价格战,结果去年年底还是扛不住了,欧洲那边先降了价,国内跟着也降。可这时候再降价,先机早就没了。
最有意思的是高管们的态度,以前总嘴硬,现在终于松口说 “电动化太慢”。早干嘛去了?我记得上汽大众去年说 ID. 家族销量涨了两成多,可细算下来也就十三四万的量,分到各个车型上更是没眼看,ID.6 CROZZ 全年才卖四千多辆,这数据真没法看。
其实大众的底子多厚啊,当年最早喊着搞电动化,还有自己的电池工厂和操作系统。可架不住内部内耗太严重,迪斯为了推进转型,连美国投资者的会都取消了,专门回去开员工大会,就怕工人闹事。这种情况下,转型能快才怪。
现在不光是销量问题,生产端也出状况了。德国兹维考工厂都开始削减班次了,这在以前的大众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一边是燃油车还在赚钱供血,一边是电动车烧钱还卖不动,这两难的局面,真是应了迪斯那句话:“改变是痛苦的,但不改变更痛苦。”
可话又说回来,光承认慢了有什么用?消费者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产品。ID.3 虽然累计卖了 20 万辆,但那是多少降价和补贴堆出来的?现在自主品牌的电动车,配置比它高,价格比它实在,大众要是还抓不住重点,再降几万也未必能救回来。
真的,看着大众这样的老牌车企转型,既觉得可惜又觉得无奈。明明手里牌不错,却因为种种牵绊走得磕磕绊绊。电动化这趟车,一旦慢了半步,想追回来可就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