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99%,保时捷到底怎么了?
创始人
2025-10-31 00:29:50
0

10月24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亏损达9.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利润同比大幅下滑99%,从去年的40亿欧元锐减至仅4000万欧元。

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时捷不仅仅是一辆车,它代表着一种精密工业的信仰和机械美学的极致象征。

在短短三年间,这家曾经是大众集团“最赚钱子公司”的品牌,从利润率14%跌到0.2%。尽管仍然在卖车,但保时捷的每一辆车几乎都不再赚钱。

保时捷利润蒸发的三大推手

利润蒸发的第一个推手,是重组后的内耗。

电动化的浪潮让所有车企都争分夺秒转型,保时捷也不例外。几年前,他们高调宣布了自主电池生产计划,希望能复制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

不过,紧接着就是原材料价格飙升、技术路线的不确定,于是保时捷的电车梦想成了烧钱的黑洞——仅终止电池自产计划一项,就带来了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

另外,为了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重新调整产品线,保时捷在研发和工厂改造上又投入了上百亿。

转型之路上,保时捷一边砍掉旧路线,一边艰难重建新路线,但每一步都在烧钱。

第二个推手,是来自中国市场的冷却。

在过去十多年,中国是保时捷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巅峰时期,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从2022年开始,在内需不足的大背景之下,保时捷的中国市场“金矿”大幅滑坡。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28%,连续三年下滑。

比亚迪、理想、小鹏们在智能座舱和电动性能上不断塑造着新的消费理念,而保时捷的电动车型Taycan虽然驾驶体验出众,却在续航、充电便利性、软件体验上明显落后。

过去支撑豪车品牌溢价的“身份光环”,在智能化时代迅速开始褪色,让保时捷猝不及防。

车展上以前的C位——卡宴和帕拉梅拉大幅打折、清库存,6.5折买卡宴、30%降价卖帕拉梅拉,在几年前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消费降级时代,对高端品牌打击最大,因为降价会悄然蚕食品牌的尊严,不降价却又打不过其他中低端品牌的价格战。

第三个推手,是关税战。

作为一家没有美国工厂的欧洲车企,保时捷遭受了来自华盛顿的惩罚性关税。

今年以来,美国对德国进口豪华车征收临时性高关税,仅这一项,保时捷预计全年损失约7亿欧元。在困境之下,保时捷决定通过上调价格来转嫁成本,这让它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失去了相当一部分客户。

以上三重压力叠加,让这家德系豪车巨头陷入前所未有的泥潭。

保时捷的“滑铁卢”根源在于被动转型的代价

保时捷早就看到了危机,也没有后知后觉,但商战就是这样,有时候你根本反应不过来。

过去三年,保时捷做了很多努力——推出纯电Macan、加速混动车型开发,还投资数字化车机系统、优化生产链。

但问题还是在于,这一切都太慢,成本也太高。

电动化转型的速度,本来就不是德国车企的强项。大众集团内部多线作战、层级繁杂,决策效率低下,导致电动化战略多次延期。

保时捷作为子公司,也只能被迫在集团框架内行动,缺乏电车新势力的那种灵活性。

当特斯拉的更新节奏以“季度”为单位时,保时捷的产品周期仍然以“五年”为节奏,显得老气横秋。

技术创新也被内部复杂的决策流程拖慢,电动车平台的延迟上市意味着错过市场机遇。

车企的产业逻辑,正从机械工程转向软件驱动,所以“新势力”们赢得更快。这让人不禁想起诺基亚的故事。

中国市场的巨变:豪华车不再高枕无忧

过去的中国市场,让保时捷这些豪华品牌吃尽红利,但近几年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已经不再为情怀买单。

从2023年开始,豪华车市场出现了显著分化:

一方面,新能源豪华车销量迅速攀升;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豪车陷入滞销。宝马、奔驰还可以依托本地生产体系“以价换量”,但保时捷在中国几乎没有纯电车型的价格竞争力,也缺乏真正符合中国用户体验的智能座舱生态。

而且,保时捷也失去了它的“灵魂”。它过去的营销逻辑,也就是“身份+稀缺”,这在中国的年轻一代消费者中失灵了。

在新能源车的消费理念下,“科技感”成了新的奢侈品象征。智能驾驶、车载语音、AI助手,这些新兴功能正在决定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保时捷CEO奥博穆2024年在财报会上也说过:“中国市场年需求大幅下降,形势严峻。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而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几年前预期的要慢。”

保时捷应该如何自救?

危机中,保时捷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未来。

他们决定延后纯电车型的推出,转而强化“燃油+混动+电动并行”的策略,并且终止了电池的自产计划。这有点像“田忌赛马”,先适当回归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避免过于激进,可能反而稳妥。

他们也尝试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地化突围——计划推出专为中国开发的智能座舱系统,并与国内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缩短差距。

在成本控制方面,保时捷启动了“Push-to-Pass”计划,目标是通过裁员、削减非核心投资、压缩固定支出,在2026年前恢复健康利润率。

品牌层面,他们选择回到擅长的“情怀”战术。限量款、复刻车、个性化定制计划将成为新的利润引擎,那些忠实粉丝仍然是保时捷最稳固的资产。

保时捷的巨亏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传统豪华车的黄金周期正在结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危机也意味着重生的契机。这是商业周期不变的规律。

“破坏性创新”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题,保时捷恰好也是一个例子——要想创新,必须先破坏旧的范式。

在过往70年的品牌史中,保时捷经历过两次濒临破产、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却都凭借对“驾驶灵魂”的坚持挺了过来。这一次,它要面对的,是技术范式的更替。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保时捷真正的挑战,不是造出最快的电动车,而是让电动车仍然拥有“保时捷的灵魂”。

因为,对一家企业来说,它最宝贵的东西永远都不是具体的产品代际,而是它的内在文化价值。这就是保时捷的自救之路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亚迪“海狮06速度”震撼车市... 10月31日,比亚迪海洋网旗下“高能超享SUV”海狮06在上市第一百天,正式迎来第十万辆整车下线。这...
电车复购率近百分百背后:里程焦... 近期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98%的电车车主在换购时仍会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这一数据初看...
为什么是欧拉5,成为了长城“猛... 长城纯电的开路先锋,小车,也有大野心。 用七年时间,从“更爱女人”走向“全球城市精品”,欧拉完...
鸿蒙赋能天籁,燃油车智能升级,... 央视财经“风云汽车”携手东风日产与华为乾崑,在华为园区共同打造了一场以“燃油车智能化的新答案”为主题...
比亚迪深化“纯电+混动”双线布... 在近日开幕的2025东京车展上,比亚迪以“ONE BYD”为主题,携乘用车与商用车全线产品重磅亮相,...
纯电TT具现化,奥迪Conce... 近日,奥迪为Concept C举办了一场试驾活动,媒体记者首次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山旁边的封闭道路上,试...
原创 一... 天然气清洁能源是目前商用车中占比比较大的能源类型,尤其是在气价动辄低至三块七八的西北地区,一辆优秀的...
比亚迪宋家族OTA升级来袭,老... 比亚迪近日通过官方渠道宣布,针对宋家族多款车型启动新一轮OTA升级。此次升级覆盖宋L DM-i天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