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京东今年有点不对劲。
年初开始送外卖,把美团搞得够呛。6月又跑去酒旅市场砸场子,推出三年零佣金,携程当场懵了。9月开咖啡店,说三年要开1万家。10月更离谱,直接官宣要卖车了,联合广汽和宁德时代搞了个什么“国民好车”。
很多人看不懂,说京东这是要干啥?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到底还是不是个电商平台了?
今年二季度京东新业务板块亏了148亿,去年同期才亏7亿。利润跌了一半,股东都急了,刘强东还在那疯狂烧钱试水。
这到底图啥?
其实京东玩的根本不是多元化,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叫高频带低频。
买家电买3C这种事儿,一年能有几次?
但外卖呢?一天至少点一次。咖啡呢?上班族天天喝。酒旅虽然频次不高,但客单价贼高。汽车更不用说了,买车养车修车,全是高客单价的长期生意。
京东缺的不是卖货能力,缺的是让你天天打开APP的理由。
美团为啥那么强?因为外卖每天都能把你拉进来,进来了顺手就看看团购看看酒店,这叫流量入口。
京东以前就是个低频平台,你想买东西才会打开,平时根本想不起来。
现在明白了吧?
京东做外卖做咖啡,不是要跟美团死磕,是要把自己从低频变成高频。
你每天点外卖打开京东APP,顺手就能看见家电促销。你去京东咖啡店买杯咖啡,扫码就能领电商优惠券。你在京东养车门店保养车,销售顺便问你要不要换个行车记录仪。
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协同。外卖是诱饵,电商才是猎物。
但这时候你要说了,美团饿了么长期占据外卖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京东凭啥抢得过来?
很简单,因为京东从来没打算靠补贴硬刚,人家走的是差异化路线。
京东外卖主打品质外卖,不卷9块9包邮那种低价餐,专门做品质商家。
今年3月刘强东亲自穿骑手服送外卖那波营销之后,京东外卖迅速在部分城市打开了局面,吸引了可观的用户关注。
这个成本有多低?
传统企业砸海量广告费都未必能搞来这么多新用户,刘强东就拍了张送外卖的照片,社交媒体一发酵,单条微博阅读量破2亿,获客成本低到离谱。
再说卖车这事儿。
很多人一听京东要造车,第一反应是不是要学小米?
错了,京东压根不造车,人家就是个卖货的。
广汽负责造车,宁德时代提供电池和换电网络,京东只管卖和售后。
这招太聪明了。
雷军造小米汽车压上全部身家,车出问题了得自己背锅。京东呢?车坏了找广汽,电池不行找宁德,我就是个中介,稳赚不赔。
况且京东早就布局了京东养车,全国近3000家门店,再加上超过4万家合作门店。
现在加上卖车这一环,相当于打通了买车、养车、修车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你在京东买了车,以后保养维修自然就去京东养车,换配件直接在京东商城下单,这个生态一旦闭环,用户想跑都跑不掉。
还有酒旅那一棒。京东推出三年零佣金,携程美团当场傻眼。
为啥?
因为酒旅这个赛道,佣金是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平台普遍要抽取可观的佣金。京东直接不要了,商家能不疯狂涌入吗?
京东亏了?没有,人家算的是长期账。
商家入驻京东之后,订单量上去了,自然会在京东采购酒店用品、餐饮设备,甚至员工福利都在京东买。
这才是京东的真实目的,用酒旅这个高频场景,反哺电商的低频品类。
但这条路风险也很大。
今年二季度新业务亏了148亿,虽然零售业务还能赚139亿撑着,但长期这么烧钱,股东能忍多久?况且美团饿了么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可是在外卖赛道深耕多年,京东想分一杯羹,没那么容易。
还有汽车,京东虽然不造车,但卖车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
早在2021年京东就跟天际汽车合作推过京选好车ME5,结果项目直接黄了。这次联合广汽和宁德,虽然看起来稳当,但流量能不能转化成销量,还得看产品本身硬不硬。
不过话说回来,折腾总比等死强。
京东如果继续守着3C家电那点存量市场,早晚被抖音快手这种内容电商蚕食干净。现在主动出击,虽然短期亏钱,但只要生态一旦跑通,后面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我有时候挺佩服刘强东的。
别的老板都在谈情怀讲梦想,他就是实打实地算账,算流量算转化算ROI。
外卖亏钱不要紧,只要能把用户拉进来。卖车可能不赚钱,但养车修车买配件能赚啊。这才是真正的商业逻辑,不是赚一笔快钱,而是把用户锁在自己的生态里,慢慢薅羊毛。
京东现在玩的不是多元化,是生态战。
每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业务,背后都在为电商主业导流。外卖带来高频流量,汽车后市场提供高客单价,酒旅咖啡增强用户粘性,最后全都回流到京东商城变现。
这就是为什么京东今年看起来到处搅局,实际上每一步都在为未来布局。
能不能成?
不知道,但至少刘强东在赌一个更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