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封为“雷神”的雷军,正遭遇职业生涯中最猛烈的口碑危机。
10月16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现场,雷军身着得体西装走向讲台,公布了小米汽车的成绩单:“上市一年半,交付量已达40万辆”。
可随即他话锋一转,呼吁“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上,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谁也没料到,这句看似正确的话,会掀起一场覆盖官媒、评论界和数万网友的舆论风暴。
雷军口碑的转折,始于今年3月29日。
安徽铜陵高速上,一辆小米SU7开启NOA辅助驾驶时以97km/h时速撞上水泥桩后迅速起火,最终三名赴考的女大学生葬身火海。
当时,小米回应事故原因是车辆在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检测到障碍物后虽发出提醒并减速,但驾驶员接管车辆后仍未能避免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
没想到事发半年之后,10月13日凌晨,四川成都天府大道再次发生涉及小米SU7的严重交通事故。
车辆在行驶中摇摆不定,随后超速失控,与绿化带发生碰撞后翻滚至对向车道并起火。现场视频显示,多名路人尝试救援却无法打开车门。由于火势迅猛,最终驾驶员不幸遇难。
随后,成都公安通报称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但公众的疑问并未停歇:为什么车门在碰撞后无法打开?
成都事故发生后,雷军的微博动态仍沿着既定的“宣传轨道”推进。10月17日清晨,他还分享健身动态,配文“健身房打卡,2025年第102次”。
但这种岁月静好的姿态,在生命消逝的悲剧面前,显得格外刺眼。
就在信任危机发酵之际,雷军的公开表态不仅未能灭火,反而引火烧身。
成都事故发生的三天后,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7分钟演讲中“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的呼吁,瞬间引发反噬。
不少网友认为,在车门解锁缺陷、营销欺诈等实锤问题未解决前,转移焦点至黑公关实属避重就轻。
雷军的言论不仅引发了公众的不满,还招来了官方媒体的集体批评。
最先站出来发声的是《浙江日报》。10月19日,这家官媒发布评论《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标题直接点题,字里行间满是锐利。
文章里写道:“网络黑嘴、黑公关确实该打。但公众还没等到企业对安全问题的清晰回复,先听到的却是打击黑公关的呼吁,这情形难免有些怪异。”
当天下午,资深媒体人胡锡进就转发了这篇评论,并附上自己的长文观点。“在SU7新事故的敏感时刻,用‘黑公关’这种激烈词汇,很容易让公众觉得小米在反呛批评。”
之后更严厉的批评接踵而至。
第一财经发表《小米,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等评论,批评小米“重营销轻安全”。经济观察报刊发《小米之“祸”》,直指小米存在“模式之祸、理念之祸、生态之祸”。
雷军式营销,曾经是小米崛起的利器,如今却成为反噬的根源。雷军可能没有意识到,大众对雷军的期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十年前,小米刚出来的时候,是个挑战者。当时手机卖得贵,家电也不智能,小米带着性价比和互联网思维冲进来,打破了老格局,成了年轻人眼里的逆袭代表。
可现在,小米已经是个巨头了。大家对巨头的要求,和对小公司的要求,根本不是一回事。以前你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大家觉得你接地气;现在你还靠风口和营销吃饭,大家就会觉得你没担当。
回顾小米汽车的崛起之路,从发布会前“致敬前辈”的行为艺术刷屏热搜,到上市即爆单的市场盛况,雷军“押上全部声誉”的创业宣言犹在耳畔。
但短短数月间,多场致命事故、争议性营销与失当公关,让这家明星车企陷入爱之深,责之切的舆论围剿。
如今的雷军和小米,正面临从创业公司到行业巨头的角色转变所带来的阵痛。
股价下跌、粉丝流失、官媒批评,这些都是表象。雷军和小米如今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从一家互联网企业向关乎生命安全的汽车制造商的彻底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