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清洁能源岛再添标志性成果。在自贸港政策赋能与“双碳”目标引领下,日前,由海南海马汽车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第二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项目正式通过验收,充分验证了氢能技术在热带海岛环境的卓越适应性。
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始于2024年3月,两个项目分别聚焦网约车及汽车租赁场景,累计50台车辆实现超200万公里“零故障”运营,不仅意味着海马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交出高质量答卷,也展现了海南自贸港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项目的实践成果,更为海南氢能汽车商业化运营摸索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硬核数据验证技术可靠性
本次示范项目在技术验证、零碳模式、产政融合三方面取得突破:
核心技术应用与验证:海马7X-H搭载基于丰田Mirai二代所用电堆全新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采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三合一电驱动集成,燃料电池额定功率80kW,功率密度达4.1kW/L,续航里程达652公里(CLTC),从零到百公里每小时加速仅7.6秒。
环境适应性领先:项目充分利用海南“三高一多”的特殊气候环境开展氢能乘用车及系统的热平衡、耐腐蚀、氢耗等测试验证,整车性能得到有效验证。
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建立了覆盖海口、三亚的直营服务网络,配备了专用维修检测设备。车辆具备氢气泄漏远程监控与报警、异常情况毫秒级断电保护、车内氢气浓度高精度监测与瓶阀快速关闭等多重安全机制。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售后保障、加注保障和7×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海口市内2小时/岛内4小时到场)。
全链条零碳模式树立样板
项目成功构建并验证了“绿电制绿氢—车辆运营”零碳闭环:
清洁能源循环:依托海南海马光伏制氢加氢一体站(日产能约100kg),通过电解水生产绿氢,供应示范车辆加注。该站已于2025年1月26日取得70MPa的气瓶充装许可证,具备对外运营资质。
氢能网络构建:示范运营验证了中石化琼海银丰站(支持70MPa)等加氢站的技术可行性,并联动中国石化、中石油在琼布局的加氢站资源,共同打通海南“制、储、运、用”氢能全产业链,为全岛加氢网络建设积累经验。
减排效益显著:50辆氢能汽车按每车每年运营10万公里测算,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同时,相比纯电动车,氢能汽车在整车报废处理环节的环境污染显著降低。
自贸港政策赋能产业生态
项目深度融入海南清洁能源岛战略,展现政策与产业协同效应:
政策机制与产业合作创新:利用自贸港相关政策,与丰田汽车、中国石化等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氢能汽车核心部件,推动制加氢站网建设。
商业模式探索:2025年,海南海马推出氢能乘用车出行品牌——南海氢行,聚焦高端会务及商务出行场景,并已入驻滴滴和携程出行平台,海马7X-H成为国内首款应用于网约出行市场的氢能乘用车,开创“车辆租赁(个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会展会务接驳”运营场景,探索氢能汽车在旅游消费市场的应用潜力。当前车辆承租率达70%。项目不断通过优化定价策略,支持长期运营。未来随着规模扩大,整车成本有望降低。
跨产业协同:拉动了海南炼化的天然气重整制氢、海南锋利气体的氢气运输等配套产业发展,验证了加氢站外供氢气模式的技术可行性,为构建海南多元化供氢体系提供实践支撑。
助力打造氢能汽车产业新高地
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海马汽车向公众展示了其氢能汽车示范运营项目的成果,海马氢能汽车7X-H连续第三年亮相大会技术展览,并作为官方指定用车服务大会。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做主旨报告时表示,要以示范政策革新,统筹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协同发展,同时呼吁要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工作的政策延续性、指施精准性、场景适配性,推动政策在支持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向支持规模化推广、典型场景应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拓展,持续完善有利于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的发展环境。
作为海南自贸港唯一具有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海马汽车是当前海南发展氢能汽车的“链主”企业。海马汽车自2013年开始投资研发氢能汽车,是中国最早开展氢能乘用车研发的整车企业之一。据悉,示范运营项目将持续开展并不断扩大规模和应用场景,进一步展现海南自贸港全产业链零碳排放汽车生态体项目的实践成果。
目前,海南氢能产业尚处培育期,需要政策的有力引导和持续支持,并以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依托,以海马汽车的实践成果为突破口,充分挖掘海南发展氢能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汽车产业链集群,为世界提供可复制的零碳交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