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底子,二汽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它就是东风汽车的前身。1952年,一汽的方案刚定下来,中央就指示要建第二个汽车厂,主要是为了分散工业布局,避免一篮子鸡蛋全砸了。那个时候,国家刚从战争中缓过来,工业基础薄弱,得一步步来。
二汽的筹备组1953年在武汉成立,先选了青山区,那地方靠近长江,运东西方便,地质也稳当。结果钢铁部门也盯上那儿,他们要的规模更大,交通要求更高,二汽就让步了,转头选了水果湖,那儿水源好,路网发达。1954年报告批了,大家以为能开工了。
谁知道苏联专家一看方案,说重工业扎堆儿容易挨炸,得分散。1956年又重选址,初步瞄准成都牛市口,那边平坦,铁路近。但国家摊子铺太大,钱人东西都跟不上,1957年项目搁浅。1958年想重启,又因为经济压力作罢。一直到1964年,经济好转了,项目才正式上马。这时候国际形势紧张,国家把国防放在首位,选址得靠山、分散、隐蔽,关键设备还得进洞。陈祖涛领着小组,从湖南到湖北再到陕西,跑了两年多。湖南湘西山深,但路不通;陕西汉中水少;最后定湖北十堰,那儿秦巴山交界,水电足,铁路规划中。1966年10月,老营会议开了,500多人审方案,通过了。
二汽的定位是经济加国防,保密级别高。厂区分散在32公里长的17条沟里,东从白浪到西花果。设计时,车间隔远,屋顶刷绿,路弯弯曲曲。团队觉得山挡着,天上飞机难发现。开工1967年,但推进慢,到1969年才热火起来。工人先修路拉电,设备拆了运进山,浇基础时遇泥泞也得干。1971年领导班子调整,陈祖涛当总工,盯安装调试。1975年第一辆东风车下线。1978年后引国外设备,用1.71亿外汇,质量赶上国际。1985年产30万,上缴利润10亿多。1992年改东风公司,进市场。
其实呢,美国从60年代初就有卫星盯着中国。科罗娜系列发射上百颗,分辨率从几米到1.8米。KH-4B能多角度拍,轨道过中部每周一次。照片回收分析,二汽的路网厂房全露。陈祖涛80年代访美,美方拿照片给他看,从挖地到建好全有记录。隐蔽措施白费,天上眼睛太尖。卫星不只拍二汽,三线其他项目也曝光。情报显示,美国早知道中国后方布局。
三线建设是64年到78年的大工程,国家把工业往内地迁,分一二三线。三线是大后方,包括京广线西、甘肃乌鞘岭东、山西雁门关南、贵州南岭北。分成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建国防和基础工业,小三线造轻武器和配套。投资一半以上投这儿,迁厂上千家,工人几百万。目的是防战,沿海易挨打,得留后路。彭德怀65年去四川管三线,中央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后来有人说费力大,没用上,白花钱;企业偏远,经营难。西方专家也批忽略经济规律,太重战备。
不过从解密档案看,美国60年代就计划对中国核设施打击。肯尼迪焦虑中国核计划,61年想帮印度搞核,63年参联会提用战术核打中国目标,还问苏联态度。64年9月约翰逊决定暂不打,但威胁还在。65年柯西金访华,透露美苏试探。中国加强战备,三线就是应对。高潮期64到69年和69到72年,第一波防美,第二波防苏。珍宝岛后苏想核打中国,但怕美国干预作罢。三线像打明牌,告诉美苏中国有准备。卫星和U-2飞机传情报,美国全知道。
二汽是三线典型,选十堰为隐蔽,但卫星拍清。陈祖涛后来感慨,当年天真,以为山里安全,其实天上全看透。建厂过程吃苦,工人从各地调,河南重庆湖南人多,抬设备过山路,住塑料棚。电断点蜡烛干,腿泡烂也得上。到投产,东风车卖到非洲南美,十堰变卡车城。铁路修好,货运站忙碌,产量上万。80年代交流多,与日本合作新品牌。陈祖涛生于28年,39年去苏联学机械,51年回一汽,80年代管中国汽车公司,22年去世94岁。
东风从军民两用到市场化,产品线扩。合作国际,提升技术。卫星事暴露后,国家调整策略,79年中美建交,三线缓建,80年代停。企业迁出或转型,十堰靠东风活。历史看,三线耗大,但奠基内地工业,分散风险。卫星技术让隐蔽难,但逼中国自强。陈祖涛那代人实干,平衡战备生产。东风今产值高,出口广。
说实话,那年代中国工业起步晚,技术靠学,建厂得防着外头。卫星拍下不奇怪,美国航天领先,60年代初就上天。科罗娜计划从58年到72年,失败多但成功拍全球。针对中国,重点核和军工。三线虽知情,但继续建,战略需要。陈祖涛选址时考量多,不光藏,还想运货方便。水源铁路缺一不可。十堰堵河供水,丹江口电稳。分散布局,车间沟谷隔,防一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