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加快生产式自动驾驶大模型研发验证
创始人
2025-10-22 16:46:41
0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10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出席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并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思考与建议”的主旨报告。

万钢表示,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正有序推进,应以能源转型、数智变革、低碳发展为契机,培育新的产业价值增长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

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975.7万辆,同比增长31.3%,市场渗透率达21.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销量达到693.9万辆,同比增长40.3%,市场渗透率达44.3%。

“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7000万辆,中国接近4500万辆。”万钢说。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4.3%。其中,充电桩数量共1610万台(公用409.6万,私用1200.4万),桩车比1:2.3,换电站4856座。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99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39.7%。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具备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已超62%。

市场导向下,我国正稳步推进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发展。2025年上半年,插电/增程式混动汽车销量达到252.1万辆,同比增长31.1%,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占比达到36.8%。纯电动车、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条技术路线协同互补,日益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场景的用车需求。

政策创新下,我国正统筹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协同发展。2021年以来,财政部等五部委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和“氢进万家”科技工程,通过跨区域试点,带动氢能产业突破氢源供应、氢能储运和终端应用等环节的瓶颈难题,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环境。

“我国商用汽车碳排放占道路交通碳排放的52%以上。应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工作的政策延续性、措施精准性、场景适配性,推动政策在支持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向支持规模化推广、典型场景应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拓展,着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沿途工业副产气制氢,持续完善有利于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的发展环境。”万钢建议。

培育全新产业价值增长极

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驱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与产业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跨领域创新主体纷纷入局汽车产业,汽车产业边界进一步扩展,形成创新引领、协同高效、韧性安全、低碳可持续的新型现代化产业生态。

以能源转型、数智变革、低碳发展为契机,万刚呼吁,应培育新的产业价值增长极。

在能源转型上,一方面,循序推进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与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不断挖掘液态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潜力,推动本征高安全、全气候、高比能液态动力电池创新发展;固态混合电池率先开启小规模装车配套,要突破制造成本、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等技术瓶颈,推进产业化应用;全固态电池整体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要坚持加强全固态电池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难题的研发攻关;应研发电池系统实时感知、动态响应、自主决策等智能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应构建涵盖车用动力电池生产-回收-梯次利用-回收再利用规则和系统,形成全生命周期可回溯、再循环的闭环体系。

另一方面,坚持车能融合发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兼具用能、储能、供能特征,能够通过V2G与清洁电力双向高效互动,通过有序发展充换电和氢加注站,充分消纳和高效使用绿电和波谷电,是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园区、楼宇、居民社区等场景的智能有序充电,以V2G技术示范应用为牵引,促进V2G技术与模式的协同创新,探索车网互动规模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场景需求、电力资源支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稳步有序推动高速公路沿线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和就地制氢加注,推动充换电及氢气加注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化应用。

在数智变革上,构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系统;重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功能结构;加快生产式自动驾驶大模型研发验证,提升行车安全。万钢认为,安全始终是自动驾驶的第一要务,要以高质量场景数据、高能效比算力部署、体系化测试验证为抓手,构建从上传数据标注、自动驾驶大模型训练、典型场景试验验证、车轨级实时模型OTA下传的自动化训练与迭代闭环,应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动驾驶汽车基于交通规则的博弈能力,从而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汽车的具身智能。

在低碳发展上,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向全产业智能化演进。在万钢看来,轻量化发展是降低汽车能耗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智能驾驶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推动轻量化材料、一体化压铸、极简工艺、模块化制造、岛式装配等前沿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利用。

“应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坚定落实我国自主贡献目标;坚持‘车-能-路-云’跨界融合,构建中国特色智能交通新模式;着力整车和部件协同创新,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和研发效益;加快车能融合发展,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商业化应用;推进车-路-云协同,赋能安全、智能、便捷、高效的未来出行体系;夯实算力与数据基础,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法规和标准筑基,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安全可信应用;推动平台聚力合作,助力全球产业协作共赢。”万钢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亚迪“海狮06速度”震撼车市... 10月31日,比亚迪海洋网旗下“高能超享SUV”海狮06在上市第一百天,正式迎来第十万辆整车下线。这...
电车复购率近百分百背后:里程焦... 近期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98%的电车车主在换购时仍会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这一数据初看...
为什么是欧拉5,成为了长城“猛... 长城纯电的开路先锋,小车,也有大野心。 用七年时间,从“更爱女人”走向“全球城市精品”,欧拉完...
鸿蒙赋能天籁,燃油车智能升级,... 央视财经“风云汽车”携手东风日产与华为乾崑,在华为园区共同打造了一场以“燃油车智能化的新答案”为主题...
比亚迪深化“纯电+混动”双线布... 在近日开幕的2025东京车展上,比亚迪以“ONE BYD”为主题,携乘用车与商用车全线产品重磅亮相,...
纯电TT具现化,奥迪Conce... 近日,奥迪为Concept C举办了一场试驾活动,媒体记者首次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山旁边的封闭道路上,试...
原创 一... 天然气清洁能源是目前商用车中占比比较大的能源类型,尤其是在气价动辄低至三块七八的西北地区,一辆优秀的...
比亚迪宋家族OTA升级来袭,老... 比亚迪近日通过官方渠道宣布,针对宋家族多款车型启动新一轮OTA升级。此次升级覆盖宋L DM-i天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