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替,汽车后市场迎来 “价值重塑” 关键转折
创始人
2025-10-22 16:34:23
0

引言

鉴于燃油车的高保有量基盘,汽车后市场受到的新能源冲击远没有新车影响来得剧烈。但当新能源车渗透率稳定突破五成、汽车平均车龄持续增长、油车保有量已经见顶、消费者用车行为快速变化,中国汽车后市场正站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传统维保需求逐步收缩,新能源服务能力亟待补足,消费者对服务体验的新需求愈发迫切。

近日,罗兰贝格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发布《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对数十家代表性后市场连锁企业历时半年的调研,不仅复盘了2024年行业增长逻辑,更研判了“连锁化、下沉化、新能源、数字化”四大核心趋势,为企业提供从“规模扩张”到“效能提升”的转型方向。

01

2024-2025年连锁企业发展现状:信心回暖,分化中藏机遇

// 门店增长“冷热不均”:汽配供应链领跑,超大型连锁成中坚

2024年,汽车后市场连锁50强企业门店总数持续扩容,但不同类型、规模企业的增长节奏差异显著:

分类型看:汽配供应链企业增长最为显著,门店扩张速度远超维修保养与洗车美容领域,核心驱动力来自新能源车维修对“即时配件供应”的需求激增,以及下沉市场汽配网络的快速铺设;

分规模看:超大型连锁(>2,000家门店)增速突出,大型连锁(500-2,000家门店)增速平稳,而中型连锁(200-500家门店)增速略有放缓。头部企业凭借集采成本优势、数字化能力加速行业整合,中小企业则面临“标准化不足、获客难度大”的生存压力。

// 新能源业务“慢渗透”:超大型企业逐步推进,中小型连锁差异较大

尽管所有被调研企业均已布局新能源业务,但推进节奏与落地模式截然不同:

超大型连锁因门店基数大,新能源服务门店总量可观,但实际业务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核心瓶颈在于“三电系统授权资质”与“技师培训成本”;

中小连锁呈现“两极分化”,部分领先企业依托自身禀赋及区域资源优势,实现新能源服务全覆盖,聚焦“电池检测、充电服务”等轻资产项目;也有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开展实质业务。

在新能源的服务模式上,行业已逐步形成“远程轻量诊断、原厂授权维修、电池厂商合作”三大模式,头部维保企业已与电池厂商展开合作,建立专业检测中心,提升电池故障排查能力。

// 2025年预期:洗美类激进扩张,下沉市场成“新战场”

企业对2025年的发展信心主要集中在两大方向:

门店扩张:洗车美容类企业扩张意愿最强,多数计划积极拓展,核心驱动力是“新能源车高漆面价值”(如隐形车衣需求快速增长)与“高频低价获客”策略;维修保养类企业扩张意愿次之,汽配供应链企业则因2024年高增长基数选择稳健调整,侧重优化现有门店;

下沉市场:三四线及县域市场成为行业必争之地。2025年,县城及以下市场的洗车美容门店将迎来翻倍增长,汽配供应链与维修保养门店也将逐步下沉。超大型连锁凭借“标准化体系”加速布局县域市场,聚焦“快保+洗美”组合业务,适配下沉市场需求。

02

后市场四大核心趋势:“规模红利”到“效率红利”

报告明确指出,随着汽车后市场迎来“价值重塑”关键转折,2025年后的后市场将围绕四大主线趋势重构竞争格局,企业需针对性构建相应能力。

// 连锁化:全国性连锁主导,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0年以来,后市场门店总数逐步减少,但连锁门店占比持续提升,“小散弱” 的传统夫妻老婆店加速退出市场。这一趋势的核心逻辑在于:

消费者端:年轻车主更信任品牌连锁,看重其服务透明度与售后保障;

企业端:全国性连锁可通过规模化集采降低配件成本,依托智能物流提升配件配送效率,形成明显竞争优势。

未来,行业将形成“全国性连锁主导、区域性连锁补位”的格局:全国性连锁聚焦 “全品类、标准化服务”,区域性连锁则偏向于深耕 “细分需求”(如高端车维修、汽车改装等)。

// 下沉化: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增长新引擎

尽管整体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但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与后市场价值仍保持较高增长,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动力。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需突破 “复制一二线模式” 的误区,真正适配下沉市场需求:

价格层面:下沉市场单次保养价格低于一线城市,企业需推出高性价比服务套餐;

运营层面优化供应链以适配本地需求,采用轻量化门店模型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依托熟人经济,强化用户连接,提升复购率。

// 新能源:平衡“燃油车存量”与“新能源车增量”

纯电车的维保价值与燃油车存在差异,传统发动机保养需求减少,但电池检测、三电维修等新需求涌现,企业需避免 “一刀切” 的布局策略:

渠道格局未来新能源三电维保将以主机厂授权渠道为主,非授权渠道可聚焦保外维修市场;

能力分层建议企业按“轻资产到重资产”分层布局,从通用服务(如刹车检查、冷却液更换)全面铺开,逐步向电池基础检测、三电深度维修领域拓展,其中核心维修业务可通过与主机厂、电池厂合作突破资质瓶颈。

      // 数字化:全链路提效成为企业生存基础

      数字化已不再是“加分项,而是企业的“生存基础”。报告显示,数字化落地成效好的企业在门店交易转化与用户复购上均有明显优势,核心可从三大环节发力:

      到店中:依托AI预检系统提升技师服务效率,通过智能调度优化订单分配;

      离店后:实现便捷结算提升用户体验,结合用户行为数据推送个性化服务,强化用户粘性。

      03

      未来破局方向:三大维度构建“护城河”

      报告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转型路径,核心是从“业务扩张”转向“能力升级”,通过三大维度构建竞争壁垒。

      // 客户结构:从“2C获客”到“2B+2C双轮驱动”

      电动化趋势重塑了后市场客户结构,主机厂、电池厂商、保险公司成为重要的B 端客户,企业需兼顾两端需求:

      2C端构建用户生态,通过会员体系等方式提升用户粘性;

      2B端积极争取授资质,与主机厂、电池厂商、保险公司等建立深度合作,打开增量空间

      // 业务模式:从“传统维保”到“服务多元化”

      传统快修快保需求逐步收缩,洗美精品、专业钣喷等新兴业务增长迅速,企业需拓展服务边界:

      洗美领域结合高价值服务(如隐形车衣、内饰改装)与关联业务(如保险)提升客单价;

      钣喷领域针对新能源车车身特性,引进专业设备,通过建立集中服务中心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 服务能力:从“标准化”到“标准化+差异化”

      企业需在“标准化基础” 上打造差异化优势,形成独特竞争力:

      共性能力门店标准化是核心基础,统一的视觉形象、服务流程与话术可显著降低客户投诉,提升品牌口碑;

      差异能力不同类型企业需聚焦核心优势——维保企业强化数字化应用,洗美企业拓展服务场景,汽配供应链企业则提升对加盟商的赋能支持(如金融服务、联合营销等)。

      04

      后市场进入“精耕细作” 时代

      《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度)》的发布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行业的复盘总结,更是对未来三年发展的“路线图”。当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连锁化率迈向更高水平,后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门店数量的比拼”,而是 “服务效率、技术能力、用户体验的综合较量”。

      对于连锁企业而言,抓住“连锁化、下沉化、新能源、数字化”四大趋势,聚焦“客户结构、业务模式、服务能力”三大升级方向,才能在“新旧交替”的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从“行业参与者”成长为“规则制定者”。

      报告下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亚迪“海狮06速度”震撼车市... 10月31日,比亚迪海洋网旗下“高能超享SUV”海狮06在上市第一百天,正式迎来第十万辆整车下线。这...
      电车复购率近百分百背后:里程焦... 近期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98%的电车车主在换购时仍会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这一数据初看...
      为什么是欧拉5,成为了长城“猛... 长城纯电的开路先锋,小车,也有大野心。 用七年时间,从“更爱女人”走向“全球城市精品”,欧拉完...
      鸿蒙赋能天籁,燃油车智能升级,... 央视财经“风云汽车”携手东风日产与华为乾崑,在华为园区共同打造了一场以“燃油车智能化的新答案”为主题...
      比亚迪深化“纯电+混动”双线布... 在近日开幕的2025东京车展上,比亚迪以“ONE BYD”为主题,携乘用车与商用车全线产品重磅亮相,...
      纯电TT具现化,奥迪Conce... 近日,奥迪为Concept C举办了一场试驾活动,媒体记者首次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山旁边的封闭道路上,试...
      原创 一... 天然气清洁能源是目前商用车中占比比较大的能源类型,尤其是在气价动辄低至三块七八的西北地区,一辆优秀的...
      比亚迪宋家族OTA升级来袭,老... 比亚迪近日通过官方渠道宣布,针对宋家族多款车型启动新一轮OTA升级。此次升级覆盖宋L DM-i天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