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早上赶上班,拧钥匙点火的时候,车子就“咔哒”响了一声,没反应。我以为是钥匙没拧到位,再试了两次,还是只出微弱的响声,仪表盘上的灯忽明忽暗的。当时急得我直跺脚,最后还是叫了救援才解决,师傅一来就说,电瓶不行了,早该换了。
说实话,我之前压根没关心过电瓶这东西,总觉得车子能开就万事大吉。救援师傅一边换电瓶一边跟我唠,说很多车主都这样,把电瓶当成“隐形零件”,等抛锚了才想起它。那汽车电瓶到底能用几年啊?师傅说一般两三年差不多,不过也看用法,像我这种经常短途开,还总忘关车灯的,寿命肯定短。
我记得去年冬天就有过一次类似情况,早上启动要拧两次钥匙才能打着,当时以为是天冷的缘故,没当回事。现在想想,那时候电瓶就已经给我发信号了,我愣是没接住。师傅说这种启动困难的情况,除了极寒天气,十有八九是电瓶快不行了。特别是平时启动很顺畅,突然就变得拖拖拉拉,要反复拧几次钥匙,或者按下启动键后,发动机要“喘两口气”才转起来,那可得上心了。
还有一次更乌龙,我在路边等人,怕无聊就开着音响刷手机,也就半个多小时吧。再点火的时候,车子直接没动静了,当时还以为是车子坏了,后来才知道是电瓶亏电。师傅说怠速的时候尤其能看出问题,比如等红灯时,突然发现大灯比平时暗了好多,像蒙了层灰的蜡烛光,那就是电瓶供电不足了。因为怠速时发动机充电功率低,电瓶要是没劲,就得优先保证关键设备,大灯的电量自然就被克扣了。
对了,仪表盘上的故障灯也得留意。我这次抛锚前一周,仪表盘上就亮过一个小小的电瓶图标,绿色的,不显眼。我琢磨着可能是误报,加上忙着赶路,瞟了一眼就没管。现在后悔死了,师傅说那灯亮了就说明充电系统有问题,要么是电瓶老化,要么是发电机出毛病,不管哪种都得及时查。
有个朋友更有意思,他的车电瓶鼓包了都没发现,直到保养时师傅指给他看,他才吓一跳。师傅说鼓包漏液这种情况更危险,不光是打不着火的事,还可能有安全隐患。不过我觉得鼓包还算好发现,打开引擎盖就能看见,怕就怕那些藏在细节里的信号,比如启动时偶尔有“吱吱”的异响,很多人会以为是发动机的声音,其实是电瓶放电弱,启动机运转不良弄出来的动静。
换完电瓶师傅还教了我个小技巧,说平时停车后多检查检查,比如大灯、空调有没有关严实,别小看这些耗电设备,放一晚上就能把电瓶耗空。还有要是长时间不开车,比如出差一两周,最好找朋友帮忙启动一下,或者把电瓶线拆了,不然回来大概率打不着火。
以前总觉得这些汽车小知识离自己很远,真遇到抛锚才知道多麻烦。尤其是赶时间或者在偏僻路段的时候,那种无助感太难受了。其实电瓶这东西跟家里的电池一样,有寿命有信号,不是突然就罢工的。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电瓶突然没电的情况啊?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忽略过那些小信号?要是有什么保养电瓶的小妙招,也别藏着,评论区跟大伙说说呗,省得更多人走我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