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句“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吗?
当年李书福说这话的时候,整个汽车圈都笑了。有人说他狂妄,有人说他不懂车,更多人觉得这个浙江台州的草根企业家在做白日梦。
一个做冰箱起家的民营企业,居然想造豪车?
但你看现在,沃尔沃在手,路特斯收入囊中,戴姆勒成了他的“合作伙伴”,就连阿斯顿·马丁也成了吉利的第三大股东。
李书福这个“汽车狂人”,硬是把不可能活成了现实。
从被嘲笑到被仰望,吉利走了23年。
1998年第一辆吉利豪情下线的时候,5万多的定价让它成了“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但也成了“廉价低端”的代名词。
那时候的吉利,拼的是性价比,赚的是辛苦钱。李书福心里清楚,光靠低价不是长久之计,品牌向上才是出路。
转折点来得有点戏剧性。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还没缓过劲,福特急着甩卖沃尔沃。18亿美元,李书福拿下了这个瑞典豪华品牌。
当时所有人都在看笑话——“蛇吞象”能成吗?一个年利润才9亿多人民币的车企,接得住百年豪门吗?
结果呢?沃尔沃不仅活了,还活得挺滋润。
吉利没有粗暴地“套牌”沃尔沃技术,而是保持了它的独立运营。这种克制和尊重,让沃尯沃一年后就扭亏为盈。
更妙的是,吉利从沃尔沃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领克汽车能有今天的口碑,沃尔沃的技术支撑功不可没。
尝到甜头之后,李书福的步子越迈越大。2017年收购宝腾和路特斯,2018年入股戴姆勒成为第一大股东,2019年和奔驰合资搞smart。每一步都踩在点上,每一次都是双赢。
到了今年5月,吉利增持阿斯顿·马丁到17%,成为这个传奇跑车品牌的第三大股东。那个曾经只能拆奔驰研究的李书福,现在已经能和这些百年豪门平起平坐了。
有人说吉利是“收购狂魔”,但你仔细想想,李书福收的每一个品牌都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
沃尔沃给了吉利技术,路特斯带来了性能基因,戴姆勒开放了合作可能,阿斯顿·马丁又能带来什么?超豪华市场的经验、品牌溢价的打法,这些都是吉利向上突破的钥匙。
从5万块的豪情到收购百年豪门,李书福的豪车梦不是突然实现的,而是一步步踩实了才走到今天。
那个曾经说“请给我一次失败机会”的民营企业家,现在已经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了。吉利连续八年进世界500强,还是榜单里唯一的中国民营车企,这成绩单摆在这,谁还敢说他不懂车?
写在最后:
从被嘲笑的“四个轮子加沙发”到豪车收割机,吉利的故事听着挺燃的。但我更好奇的是,拿下阿斯顿·马丁之后,李书福下一个目标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