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Gartner 发布的《2025 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标志着全球科技趋势的重大洗牌:AI 智能体(AI Agents) 从去年的 "未入榜" 状态一跃登顶,逼近期望膨胀顶峰,预计 2-5 年内进入生产力成熟期;决策智能、领域专用生成式 AI 等 6 项新技术同步入场,而生成式 AI、提示工程等 8 项曾热门的技术则退出榜单。这一变动清晰折射出行业从概念狂欢向 "AI + 场景" 实用落地的深刻转型,为企业技术战略提供了明确导航。
一、AI 智能体登顶:自主生产力时代的爆发逻辑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通过 "技术触发期 - 期望膨胀顶峰 - 泡沫破裂谷底 - 稳步爬升恢复期 - 生产力成熟期" 五个阶段,精准预判技术演进路径。2025 年榜单中,AI 智能体的 "空降领跑" 成为最核心亮点,其爆发本质是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共振。
1.1 技术根基:从辅助工具到自主决策
以 DeepSeek R-1 为代表的新一代推理模型,通过 "思维链"(Chain-of-Thought)与 "反思"(Self-Reflection)机制,赋予 AI 智能体三大核心能力:
Gartner 对其定义进一步明确:通过大语言模型驱动,能自主感知、决策、行动并达成目标的软件实体,可处理消费服务、工业制造等多领域复杂任务,推动工作流程从 "人机协作" 向 "自主自动化" 跃迁。
1.2 落地关键:价值与风险的平衡挑战
AI 智能体的商业价值已得到数据印证:Gartner 预测,到 2028 年,企业软件中整合自主型 AI 的比例将从 2024 年的不足 1% 飙升至 33%,超过 15% 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 AI 智能体自主完成。但信任缺口仍是核心障碍:
对此,Gartner 建议企业采用 "有限自主性" 策略:在安全模拟环境中完成压力测试,建立回滚机制与审计跟踪,通过 "人机协同" 释放价值 —— 低价值重复任务交由智能体处理,人类聚焦战略与创意等高阶工作。
1.3 技术升级:从协同到自主的范畴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AI 智能体并非简单替代 2024 年榜单中的 "自主智能体" 与 "多智能体系统",而是实现了技术范畴的本质升级:
技术类别 核心侧重点 适配需求场景 多智能体系统 多系统协同运作 分布式任务处理 AI 智能体 单智能体自主推理 端到端复杂任务解决 这一调整精准呼应了企业对 "一站式任务解决" 的核心需求,成为其登顶的重要逻辑支撑。
二、榜单洗牌:新技术矩阵与旧技术退场的底层逻辑
2025 年榜单扩容至 30 项技术,新增 6 类技术形成 "AI 驱动 + 场景落地" 的核心矩阵,同时 8 项旧技术退场,背后是行业对 "技术价值兑现" 的评判标准升级。
2.1 新增技术:聚焦实用化与场景化
新增技术中,除 AI 智能体外,以下三类最具代表性,均直指企业实际痛点:
技术名称 核心定义 应用价值 决策智能 通过设计决策流程、结合反馈机制优化决策质量与效率的实用学科 解决全球不确定性下的决策滞后问题,兼顾速度、合规性与成本效益 领域专用生成式 AI 模型 针对垂直行业训练的专用生成式模型 规避通用模型的 "幻觉" 风险,满足金融、医疗等领域的专业需求 具身 AI 融合物理实体(如机器人)与 AI 的技术,实现物理环境中的自主交互 推动制造业设备运维、物流仓储等场景的自动化升级 Gartner 高级总监 Christian Stephan 指出,决策智能的崛起源于多重压力叠加:"AI 智能体的普及、决策自动化的监管要求,暴露了传统决策模式的短板,企业亟需兼顾效率与合规的解决方案"。
此外,"AI 就绪数据" 虽未单独列为新增类别,却被明确为所有新技术落地的基础 ——Gartner 调研显示,57% 的企业数据尚未达到 AI 应用标准,而数据质量直接决定智能体的决策准确性。
2.2 技术退场:不是失效,而是阶段跃迁
生成式 AI、提示工程等 8 项技术退出榜单,并非技术失效,而是符合 Gartner 对 "新兴技术" 的动态界定标准,主要分为两类情况:
这一变化与市场现状形成呼应:标普全球数据显示,2025 年 42% 的企业放弃 AI 项目,核心原因正是技术与业务需求脱节,进一步印证行业对 "实用主义" 的追求。
2.3 留守技术信号:AGI 认知回归理性
通用人工智能(AGI)虽仍在榜单中,但排名后退且成熟周期仍被预测为 10 年以上,这标志着行业对 AGI 的认知从 "概念幻想" 转向理性期待。短期内,聚焦特定场景的专用 AI仍是技术落地与价值兑现的主流方向。
三、企业战略指南:从追热点到价值落地
Gartner 强调,2025 年的技术曲线不仅是趋势风向标,更是企业战略的 "价值导航图"。企业需摒弃 "为 AI 而 AI" 的思维,建立 "问题导向 - 技术匹配 - 落地迭代" 的行动框架。
3.1 行业适配:技术选择与业务场景精准匹配
不同行业的核心痛点差异显著,需针对性布局技术:
3.2 落地关键:打好基础能力建设
技术成功落地依赖三大基础支撑,这也是多数企业的薄弱环节:
3.3 长期视角:平衡短期收益与能力布局
企业需避免两种极端:既不能因追求短期回报而局限于低价值自动化场景,也不能盲目布局远未成熟的技术。Gartner 提出的 "平衡游戏" 框架可提供指引 —— 在技术创新与价值交付、业务目标与 IT 投入之间建立动态平衡,既能通过试点项目快速验证价值,又能持续积累数据与治理能力。
结语
Gartner 2025 年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洗牌,本质是一场 "价值回归运动":AI 智能体的登顶宣告自主推理型 AI 时代到来,决策智能等技术的崛起则标志着 AI 与场景的深度绑定。对于企业而言,这场变革的核心命题已从 "是否拥抱 AI" 转变为 "如何让 AI 创造切实价值"。
正如 Gartner 分析师 Haritha Khandabattu 所言:"AI 的商业价值不会自发实现,成功依赖与业务紧密结合的试点、前瞻性的基础设施,以及 AI 团队与业务团队的协同"。唯有以实用主义为导向,以场景需求为锚点,兼顾短期落地与长期能力建设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占据主动。
--
诺未NovaTech 是一家基于微软/Dify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帮助企业迎接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增长。我们聚焦于微软的前沿技术,整合AI、云计算和现代化安全工具,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