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马斯克晒出50000吨一体化压铸机,能5秒压铸出一辆特斯拉
创始人
2025-10-18 13:07:52
0

马斯克又搞了个大新闻,这次他晒出了50000吨的一体化压铸机,说能一次性压铸五辆特斯拉的车身部件。

这事情挺夸张的,但说实话,现在整个电动车行业都在拼命搞这种“更大、更强”的压铸设备,感觉就像是一场没有明说的军备竞赛。

我们先捋一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其实早在几年前,特斯拉就已经开始用6000吨的压铸机来生产Model Y的后底板了。而这次公布的50000吨设备,计划2025年4月在得州工厂投入使用,号称能一次性造出整个车架,甚至生产周期不到5秒。

除了特斯拉,国内几家车企也没闲着。哪吒汽车和力劲集团合作研发20000吨以上的压铸机,小鹏和东风则都在推进16000吨级别的设备。

而且从公开信息来看,压铸机的吨位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被刷新一次,从6000吨、9000吨、12000吨,一直到今天特斯拉宣称的50000吨,发展速度确实惊人。

这背后当然不只是一场数字游戏。一体化压铸最直接的好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传统车身制造需要冲压上百个零件再焊接,而一体化压铸可以一次成型,大大简化流程。而且车身刚性还会更强,这对电动车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电池包和车身结构的整合要求更高。

但另一方面,这种技术也意味着巨额投入。一台超大型压铸机动辄数亿,不是所有车企都玩得转。感觉这就像是在赌,赌规模效应能压过初始成本,赌未来电动车的销量能撑得起这样的产能。

但我倒觉得,行业是不是有点过于追求“大”了?超大型压铸机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风险也不小。比如一旦设备故障,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摆,维修成本极高。

而且目前这类技术主要依赖少数供应商,像意大利IDRA、中国力劲这些,如果供应链出问题,很多车企会被卡脖子。

还有就是,真的所有车都需要用这么庞大的设备来生产吗?尤其是对一些中低端车型来说,是不是有点杀鸡用牛刀?

在我看来,这场压铸机竞赛反映的其实是电动车行业更深层的焦虑:大家都想通过技术突破建立壁垒,拉开身位。但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能不能实现商业化、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才是关键。

而且过度依赖单一技术路径也是有风险的,万一未来材料工艺或者组装方式又有新突破,现在这些重投入可能就变成沉没成本了。

反正我觉得,车企还是得保持灵活,别光顾着追热点,毕竟制造业最后拼的是综合实力,而不只是一两个炫目的概念。

虽然一体化压铸确实是行业的大趋势,但吨位大不代表一切。能不能用好、怎么控制风险、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这些问题可能比单纯刷新纪录更重要。毕竟真正改变行业的,从来不只是机器,而是怎么用机器的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比亚迪“海狮06速度”震撼车市... 10月31日,比亚迪海洋网旗下“高能超享SUV”海狮06在上市第一百天,正式迎来第十万辆整车下线。这...
电车复购率近百分百背后:里程焦... 近期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98%的电车车主在换购时仍会优先考虑电动汽车。这一数据初看...
为什么是欧拉5,成为了长城“猛... 长城纯电的开路先锋,小车,也有大野心。 用七年时间,从“更爱女人”走向“全球城市精品”,欧拉完...
鸿蒙赋能天籁,燃油车智能升级,... 央视财经“风云汽车”携手东风日产与华为乾崑,在华为园区共同打造了一场以“燃油车智能化的新答案”为主题...
比亚迪深化“纯电+混动”双线布... 在近日开幕的2025东京车展上,比亚迪以“ONE BYD”为主题,携乘用车与商用车全线产品重磅亮相,...
纯电TT具现化,奥迪Conce... 近日,奥迪为Concept C举办了一场试驾活动,媒体记者首次在意大利多洛米蒂山旁边的封闭道路上,试...
原创 一... 天然气清洁能源是目前商用车中占比比较大的能源类型,尤其是在气价动辄低至三块七八的西北地区,一辆优秀的...
比亚迪宋家族OTA升级来袭,老... 比亚迪近日通过官方渠道宣布,针对宋家族多款车型启动新一轮OTA升级。此次升级覆盖宋L DM-i天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