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新政策调整。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2026—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新技术要求。新规大幅提升技术门槛: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里程,从不低于43公里提高至不低于100公里,电耗、油耗标准也同步升级。
符合新标准的车型,将在2026年享受购置税减半优惠,每辆车最高可减1.5万元;2027年的政策延续不变。也就是说,技术能力和车型设计直接决定了优惠能否获得,不达标的车型将面临挑战。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再仅靠外部激励,技术本身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在电池容量、动力系统和整车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升级,才能在未来市场中保持稳定表现。
从补贴到技术:行业面临新挑战
过去十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和产业链的推动。如今,企业竞争的核心逐渐转向技术实力。
新规的实施,不仅要求整车厂提升续航和能效,也让零部件供应商承担更多责任。
随着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在电控系统、电驱、充电管理等关键环节,元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这也意味着,整车性能不仅取决于动力电池和控制系统,每一个底层元件的可靠性都会直接影响整车表现。
雷军新疆测试:小米第三款车YU9
就在政策出台前后,小米第三款车YU9在新疆进行高温路测,雷军亲自参与测试工作,引发行业关注。极端环境下的整车测试,正是对车辆能耗与系统可靠性的终极检验。
在严苛的温度与复杂电磁环境下,从BMS电池管理、整车控制单元(VCU),到电驱与通信模块,每一个节点的稳定运行,都离不开高精度时钟信号的支撑。此时,一枚微小元件——晶振的稳定性,就如同车辆的“心跳”,直接决定了控制逻辑是否精准、信号传输是否同步、能源切换是否流畅。
晶振:新能源汽车的时间基准
晶振是电子系统的时间基准,保障整车控制逻辑、通讯信号和功率切换的稳定。每一次启停,每一组功率变化,都离不开它的稳定输出。
SJK晶科鑫的车规级晶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控制板、充电桩及关键电子模块。我们的7050封装30MHZ, CMOS输出的有源晶振,已在充电桩主控项目中展现出高温、高压下的可靠表现。
在汽车项目中,SJK晶科鑫汽车晶振的应用包括:
电驱控制系统:7050/5032高频晶振,保障驱动模块时序稳定
电池管理系统:32.768kHz低功耗晶振,帮助系统精确记录运行时间
车载通信模块:差分输出高频晶振,保障数据传输同步
座舱与车机控制:2016/2520封装小型晶振,兼顾体积与信号稳定
这些晶振已不再只是小零件,而是保障整车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石。
新能源汽车的时间基准
随着测试标准提升,整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成为关注焦点。晶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保证整个电子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
SJK晶科鑫在车规认证、供应链协作和产品验证方面持续发力,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可靠的“时间基座”。全系列产品通过SGS绿色环保认证、REACH豁免条例,并获得碳足迹认证证书。
行业的发展告诉我们:谁能在极端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运行,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稳定和可靠才是真正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