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通知:2025. 10.19中午11:30-12:20,成都世纪城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1号活动场地,天府书展读者见面会,欢迎参加。
有同学发来这样的信息:
1、怀孕是最重大的事,孕妇是要最重点照顾的人。
不管再生气再不满,也不能对“孕妇”这样。“当场爆发”如果说是“情急之下”,那么事后还“说了一些我认为很不好听的话”,“爱答不理”,“把订婚的时候发的祝福朋友圈也删除了”就明显是太过份了。完全没有把“怀孕”和“孕妇”放在眼里。
说明这两个“好朋友”其实并不是在和“人”交往,或者说并不具备“人情世故”的基本修养。
也就是说,她们和这位同学的交往,成为“好朋友”,并不是正常情况的友情或者交往。
刚怀孕时不想给外人说,不想对外公布,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和习惯,很正常。即便是“好朋友”,不说虽然有一些“不够意思”,但是完全能够理解。而这两个“好朋友”为了这样一个“小事”勃然大怒,基本上可以判定她们与这位同学的交往,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交往实质上是一个心理活动。所以会罔顾“人之常情”。
2、虽然刚怀孕不说是习俗习惯与常情,但是这种喜悦也确实需要与人分享,尤其是亲近的人。比如我就经常收到学生的怀孕喜报。但是这位同学却没有想与这两位“好朋友”分享,显然是对这两位“好朋友”心有不满。或者说,至少在感情上没有完全接纳她们,在理智上对她们有核心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怀孕的事情不给她们说,潜在意识是一种自我保护。这种情况下,仍然认为她们是“好朋友”,显然是心理需求。也就是说,她与她们的交往也主要是心理活动,而非正常的友情。
3、这位同学的头像是自己的照片,但是非常模糊,看不清楚。
我们之前分析过很多了(参看《》以及《》)。头像模糊说明这位同学的“自我”不够成熟独立完整,存在感弱,需要外部给予较强较大的刺激,她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所以这两个“好朋友”就“应运而生”了。
她们不懂人情世故一般来说是缺乏被重视被关注,正好在这位同学这里可以通过“过度”控制这位同学的自由来施放压抑的情绪,可以“过度”营造“好朋友”的“好得不能再好”的心理感受来支撑自己的心理,可以“过度”“拥有”这位同学的情感来填补自己的缺失。
而这位同学的不说,正是虽然心理需要她们,但是对她们的过度控制以及不尊重自己却“心怀不满”。
但她们没想到,这位同学不仅订婚和将要结婚了,而且还怀孕了,而且怀孕还没有给她们说!这就预示着她们不仅要失去这位“好朋友”,而且这位“好朋友”还背叛了她们!还在KTV当着那么多人“轻松随意”地说出来她们反复打听都没有得到的消息!简直就是一种羞辱了。
所以三重打击之下,自然就失控了。
从她们的反应的激烈程度看,她们应该是单身,长相也不如这位同学。
4、这个事件的核心性质就是她们面临失去这位心理支撑的极度恐慌,在KTV很多人的特殊氛围下加压而剧烈爆发。
但是由于这位同学已孕将婚,心理已经有了新的支撑,存在感增强,对她们的心理需求下降,而只是有了一些“困惑”。
而这种“从上势到下势”的态势转变会更让她们无法恢复心理平衡和常态。
5、下来怎么做呢?不用做什么。
反转态势已经形成。这位同学目前可以没有她们,只是有一些困惑。而她们“一时半会”却很难找到新的心理支撑,会非常难受。时间一长,暴怒的刺激产生的能量消退,心理空虚,就会自动回来找这位同学的。
毕竟14年了,还是有感情的。明白了这些道理,还是可以继续做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