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成本:从“好修不贵”到“难修天价”
燃油车曾以维修便捷、成本低廉著称,但这一优势正在迅速瓦解。2025年,燃油车零配件供应链已萎缩37%,老旧车型的配件库存告急。以宝马X5为例,大保养费用从1.2万元涨至1.5万元,维修师傅甚至建议车主提前囤积易损件。更严峻的是,专业燃油车技师正在流失,一线城市维修工时费5年上涨52%,换个火花塞的工时费高达380元,甚至超过美甲服务价格。
“现在修燃油车就像找古董匠人。”北京某汽修厂老板无奈表示,“年轻技师更愿意学三电系统,因为那是未来的方向。”这种技术断层直接导致维修效率下降,车主等待时间延长。郑州车主李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的2018款燃油车需要更换传感器,全国库存仅剩5个,最终不得不支付高价从海外调货,维修周期长达3周。
资产贬值:从“保值利器”到“烫手山芋”
燃油车的保值神话正在破灭。2024年燃油车整体保值率平均下降26%,而新能源车保值率提升15%。以2021年购入的45万元SUV为例,2025年二手车商报价仅22万元,跌幅近一半。更残酷的是,部分高油耗车型已面临滞销风险,车商甚至拒绝收购。
“现在收燃油车就像赌博。”上海二手车市场黄老板透露,“国六B标准实施后,很多老旧车型连检测站都过不了,根本卖不出去。”这种贬值压力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剧:海南计划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可能提前执行更严格的限行标准。一辆2018年的燃油车,如今在二手车平台挂牌3个月无人问津,车主王先生感叹:“当年20万落地的车,现在连车贩子都懒得搭理。”
破局之道:混动过渡与新能源转型
面对双重困境,业内人士建议燃油车主采取“渐进式转型”策略。插电混动车型(如比亚迪DM-i)成为现实选择,其油耗表现优异,既能满足长途出行需求,又能享受新能源政策红利。对于不愿放弃燃油车习惯的家庭,可优先选择混动车作为过渡方案。
长远来看,新能源车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突破1089.9万辆,渗透率达47.6%,比亚迪、问界等品牌已实现城市高阶智驾。随着充电桩覆盖率提升和电池成本下降,新能源车的便利性与经济性将持续增强。
燃油车的黄昏或许已至,但黄昏的余晖仍能照亮转型之路。对于持有燃油车的家庭而言,提前规划、主动适应,方能在时代变革中守住资产价值,避免被“维修难、保值难”的两座大山压垮。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