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曝出消息称,毫末智行突然通知员工,自11月24日(本周一)起“无需到岗上班”。
据知情人士称,毫末智行此番是暂时停工还是原地解散,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料的是,毫末智行的前景已经渺茫。
过去一年来,毫末出行的负面消息一直不断。
去年11月,毫末智行就被曝出裁员30%-50%;今年上半年,毫末智行高层出现人事动荡,多位中高层管理者离职,甚至董事长张凯被曝“已提出离职”。另有消息人士透露,毫末智行的运营已基本停滞,公关等职能部门处于空缺状态。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部独立,成立了毫末智行。独立出来以后,毫末智行从业内头部智能驾驶公司引入了部分新生力量,组成了以董事长张凯、CEO顾维灏、CIO甄龙豹、COO侯军为核心的团队。
成立初期,毫未智行曾获得长城汽车、美团、高瓴创投等机构投资,累计融资规模约20亿元,2021年A轮融资后毫未智行估值超10亿美元。
与此同时,毫末智行初期的发展也很快。2021年,毫末智行NOH高速领航辅助系统首搭于魏牌摩卡。长城汽车也成为继特斯拉、小鹏汽车之后,全球第三家正式推出全栈自研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OH的车企。
2023年起,自动驾驶行业转向“重感知、轻地图”及“端到端大模型”,毫末因依赖高精地图,在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场景泛化上受阻,迟迟无法突破复杂路况。
按照原计划,毫末智行将在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首搭城市NOH,预计将在2022年底在10个城市落地,2023年使用范围计划扩大到100城。但魏牌摩卡DHT-PHEV上市时,毫末智行的城市NOH却跟不上脚步。
由于毫末智行的智驾方案进展缓慢,长城汽车还是引入其他供应商。2023年起,元戎启行的端到端大模型方案,陆续出现在魏牌蓝山、高山等新车型的供应链名单中。2024年,长城汽车宣布向元戎启行独家投资1亿美元,并与卓驭(大疆车载)展开深度合作。目前,长城旗下魏牌蓝山等核心新车型已搭载元戎启行的端到端智驾方案。
然而,毫末智行的订单长期依赖长城。虽然毫末曾表示已经与三家主机厂达成合作,但时至今日,毫末智行的客户只有长城一家。
过去几年来,由于商业化进展缓慢,毫末智行的融资并不顺利。失去了长城输血后,还未形成造血能力的毫末智行陷入了财务危机。
自去年11月至今,毫末智行裁员、高管离职、拖欠年终奖等消息接踵而来。今年10月底又曝出消息称,毫末智行现金流紧张,9月份工资一直拖延至10月30日才发放。
虽然官方还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但这一纸停工通知基本宣告了毫末智行的结局。
在外界看来,毫末智行的停摆,本质上在于技术路线掉队导致大股东战略放弃。换言之,毫末智行的停摆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未来被接手的希望已然不大。
有舆论称,过去几年来,智驾已经从“卖点”转变为“基础配置”,智能驾驶行业也已从资本追捧的“风口”逐渐回归理性,行业洗牌正在加速。不能实现商业化,注定了被淘汰的命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