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8日,比亚迪全球首发其全新一代储能系统“浩瀚”。该产品最小单元容量达14.5MWh,在等效20尺集装箱内实现了10MWh超大容量,Vcts达全球最高52.1%,比行业再提升39.7%。
除储能系统“浩瀚”外,其搭载的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也引起广泛关注。
性能方面,与常规储能电池相比,2710Ah刀片电池容量提升300%以上,创下全球容量之最,能量密度实现跨越级突破。材料方面,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芯,采用了纳米级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硅碳负极,搭配其自研的低黏度2710Ah电解液,不仅大幅提高锂离子的传输效率,还显著提高了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同时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
自2020年开始,尚属主流的50Ah~100Ah电芯,迅速被280Ah长循环产品颠覆,2024年又引爆300+Ah规格的“容量军备竞赛”。今年以来,储能电芯迭代加速的趋势逐渐明显,500+Ah到1000+Ah的超大容量电芯相继面世。
去年年底,亿纬锂能宣布其已正式投产628Ah超大容量电芯“Mr.Big”,截至今年6月,其628Ah电芯已突破30万颗,今年该系列产品将陆续落地百MWh电站项目。
今年6月,宁德时代宣布其587Ah储能专用电芯开启量产交付。该电芯能量密度达434Wh/L,在安全可靠性、能量密度、寿命衰减、系统效率上,均实现了全面提升。
储能电芯大容量化,既是源于提升系统集成效率、适配长时储能的内在需求,也是“经济性”导向下成本优化的迫切驱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加速转型,储能系统作为平衡电网波动、提升绿电消纳的关键环节,其降本增效需求日益迫切。而电芯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恰巧决定着储能项目的经济性。
通过做大电芯容量,可以有效减少储能系统所使用的电池数量和零部件数量,以及占地面积,降低储能电站的综合投资成本。因此,电芯大容量化成为行业竞逐的关键。
不过,电芯容量增大也意味着对制造工艺要求更高。先进的制造工艺能保证电芯内部结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缺陷和隐患,从而延长寿命。未来具备大电芯研发能力、工艺创新实力和系统集成优势的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