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比亚迪在杭州正式推出全新的e-Bus平台3.0,并同步发布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款11米电动客车C11。这次升级不只是小打小闹,而是从电池、电机到充电系统的一次全面革新,目标很明确:让电动大巴在性能、效率和成本上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
简单来说,这次最大的亮点是“高压”——比亚迪把整个电动系统从原来的电压平台提升到了1000V,这是全球首个量产的客车用千伏级高压架构。更高的电压意味着充电更快、能耗更低、效率更高。配合新的碳化硅芯片和七合一热管理系统,新车综合能耗最多能降18%,在零下15℃的低温环境下,续航还能多跑50到80公里。
安全性上,比亚迪把自家电动车上的“刀片电池”技术用到了大巴上,还搞了个“电池底盘一体化”(CTC)设计,把电池直接嵌入底盘结构中,不仅更省空间,还能抗住50吨重卡碾压,比国家标准高出四倍,安全性大大提升。
智能化方面也不再是短板。新车首次搭载了专为客车开发的“云辇-A”悬架系统,过坑过坎更稳,乘客不容易晕车;还有智能扭矩分配、爆胎稳定控制、驾驶员状态监测等功能,开起来更安全、更轻松。
新推出的C11车型,满载还能跑400公里以上,空调随便开,而且适应各种复杂环境——高温、高寒、高原、山区、城市都能胜任。这意味着未来无论是北方冬天还是西南山路,电动大巴都能扛得住。
目前,比亚迪电动大巴已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400多个城市,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新能源客车出口冠军。接下来,基于这个新平台,还会推出更多车型,进一步推动公交系统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
编辑总结:
实际上,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早已崛起,甚至比乘用车更早打开局面,这得益于比亚迪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自2008年启动项目以来,17年累计投入超140亿,目前研发人员已超7000人。这一次e-BUS平台3.0下的C11,也不是简单升级,而是想用技术让电动大巴真正实现“比油车更好用、更省钱、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