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产业发展再迎关键节点——成都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为下一步成都产业如何发力竖起“新路标”。
关注产业、支持产业、发展产业是全国各大城市的共同话题。当前,产业链纵横交织,产业集群有机聚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产业竞争早已从比个体实力到拼圈链合力。
当“单点突破”升级为“集团作战”,如何“链”动生态是必选题,如何“链”接未来是必答题。
▎串珠成链
精准做强“钢筋铁骨”产业链
成都青白江区重汽成商公司总装线上,每5分钟可下线一台重卡,3分半钟下线一台轻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美贤说,今年上半年企业新能源产品销售同比增长146%。
企业向前迈进之步,铺就城市产业发展之路。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成都打造的一条重点产业链,也在快速奔跑——
2025年一季度,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产量20.2万辆,同比增长27%,产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5.5万辆,同比增长414.6%,产值69.3亿元,同比增长165.1%。
产业链是产业集群的核心骨架和运行脉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但“链”上产业门类繁多、业态复杂、参与主体多元,呈现出跨区域、覆盖广、主体多、群体散的特点,如何实现精准发力?
对此,成都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低空经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先进能源、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探索“一条产业链、一名首席科学家、一批链主企业、一套扶持政策”模式,以“链长制+专班”推动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
因“链”施策的核心,是更加注重产业实质能级,更加敏锐把握态势,更加彰显科技引领,更加注重完善生态,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先布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聚链成群
系统培育“枝繁叶茂”产业集群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中,鼎桥技术承担起核心区域的通信系统建设与保障工作。从成都世运会、大运会的通信护航,到多个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全程通信支持,再到保障非洲杯等国际体育盛事顺利举行,鼎桥技术的成长,也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厚积成势的缩影。
2020年,电子信息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2024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1.34万亿元。
万亿之后,如何再进阶?
做强产业森林,成都给出的方案是——短期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稳存量,长期着力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育增量,统筹推进产业体系提质量。
前不久,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顺利通过竣工并联验收。这背后,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近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基于世界模型的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透视其中,是成都深化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成都接续发展,加速生长为日益茂密的产业“热带雨林”。
目前,成都已培育形成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软件和信息服务等11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建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省级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省级12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4个,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第8。
▎集群成势
“强筋壮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果将产业链看成“骨骼”和“血管”,产业集群则是“器官”和“肢体”,最终会组成一个健康强壮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9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此,全国各地纷纷行动。
成都瞄准“三中心一基地”目标,提出构建“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9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飞行汽车、商业航天等10大未来产业领域,推动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大中小企业共生、上下游链条互补、产供销环节耦合的蓬勃发展格局。
上海锚定“(2+2)+(3+6)+(4+5)”,提出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等六大重点产业,培育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抢先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
广州聚焦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重点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抢占具身智能、深海深空等6个产业赛道发展先机,提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商贸等8个产业。
从各地谋篇布局不难看出,目标是一致的——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抓手是相同的——发展新质生产力。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咨询部副部长贾伟认为,成都要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先机,必须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抢抓产业梯度转移重要机遇,全力以赴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优势凸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城市跨越发展的底部支撑。
由点到线,由面到体,是演进,也是融合;是聚势,也是共赢。对成都而言,下一个“万亿级”还需“链”上发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喆 刘泰山 李艳玲 设计 严瑾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