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是汽车媒体“罕见”的一周。车企上市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叠”着一个;不仅要连轴转,还要为参加一个去不了另一个纠结。如此“高密度”地推新车,让许多媒体人感觉到,企业真的是“拼”了。不仅如此,推新车是一个用意,抢“高地”是另一个目的。看得出来,企业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车型销量的“爆款”,更想要的是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这样的变化非同寻常。
9月16日,享界S9T上市。虽说是北汽和华为合作的新车,但大家的关注焦点还是在华为和余承东身上。没有例外,只要有华为标签,新车一定好卖,享界S9T也不例外。北汽方面在发布会上夸赞余承东是“地表最强产品经理”,其实还应加一句是“地表最强卖车人”。必须要说的是,华为已经是大部分汽车企业的“混儿”。就像打牌一样,摸到了“混儿”就能“胡牌”。越来越多的车企都开始与华为各种深度合作,是因为他们都看到了这个“混儿”真灵。这一方面是华为在智能化技术上真的好,“遥遥领先”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的。有了华为的加持就有竞争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传统车企的位置和角色又是什么呢?特别是当最近大家又在夸赞华为在外观内饰上懂消费者,在品控上把关远远高于传统车企时,传统车企的“造车底蕴”和“护城河”又是什么?这不是否定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所谓合作一定是取长补短,对合作的任何一方来说,都得讲“有点什么”,否则怎么合作,合作什么?华为成为车企的“混儿”这件事是可以值得往深处去多想一点的。
车企现在在竞争什么?很多人都会说销量,尤其是最近大家听到的最多的就是“爆款”、“破万”,这肯定是竞争的核心点。9月17日,上汽荣威M7 DMH上市。大家一定被最后宣布的价格惊着了。看得出来,荣威方面是奔着“爆款”去而下了狠招。但在我看来,他们与过去一段时间的价格战不同,他们发布会的重点,集中在了“超级混动系统”和与“豆包”的深度合作上,只不过舆论更喜欢价格这个敏感话题。在我看来,如果荣威M7 DMH这款车能爆款,很大程度在于它的超级混动成为了选车的标准。荣威的这款车定位于超级混动系统,是因为上汽在2013年就有了混动技术,2014年还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所谓的“超级”就是要表达与别的混动的差异化特点。以荣威这场活动想说明的是,竞争一定是要有差异化的优势。过去,我们集中在价格的差异化上,这条路走不通。有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加上差异化的价格优势,当然还得有效率效益上的优势,这样才能在竞争上领先。那些光在价格上动小心思的企业,从现在起得小心了。
吉利银河M9上市活动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一句“要做AI时代新汽车”更值得一说。当下车企的竞争一定不能离开AI时代的科技大背景。如果“爆款”说明了当下,那AI一定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在新汽车的路上,吉利曾经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过去的几年中,他们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加大力度补短板,缩小差距。另外一个则是认真研判未来趋势与方向。用淦家阅的话,认真研究下一个汽车技术的十字路口,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待新的竞争。现在看,他们的效果是明显的。在银河、领克、极氪等一系列的“爆款”背后,是他们越来越明显的技术实力和领先优势。AI既是技术路径,更是新汽车的底层方法论,这可能是有的车企到现在还没意识到的东西。面向未来的竞争,吉利走到了前面来了。
奇瑞汽车是近来上得猛,走得快的一个车企。也是大家公认的上市发布会最多的车企。9月17日,它又发布了一款奇瑞风云X3L的“方盒子”SUV。很多人不解,奇瑞不是有iCAR了,为啥还推风云X3L?其实奇瑞要的是重新定义市场的主导权,密集地推新车,就是为了将市场细分切碎,用奇瑞的产品重新定义。这样的方法在奇瑞屡试不爽。很多人想不明白奇瑞的新车效应,一定要从这个方法上去找原因。这也是有的同行没法学的东西,它需要研发实力,营销能力。无论如何,奇瑞的市场细分法,让市场空子越来越小,意味着过去有的车企创造市场细分赢得机会的可能性小了。
今年车市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了,新汽车行业的竞争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应该说,过去的一周,有的变化已经显出了不与以往任何时候的不同,这种不同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变化。它可能意味着用不了多久,一场大的格局性变化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是耐人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