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自动驾驶行业又炸开了锅。
一边是英伟达突然宣布斥资30亿美元杀入Robotaxi赛道,另一边则是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高调表态,要让自动驾驶在香港尽快实现无人化、规模化运营。
这一西一东,两大重磅新闻,不仅让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节奏按下加速键,更让全球政策、技术、资本三股力量齐聚,催生了一个万亿级新赛道。
香港政策松绑,百度成大赢家?
说实话,香港在交通管理上一直很“严”,尤其是涉及公共安全领域,哪怕是最前沿的交通科技,推进速度都慢得让人着急。
可今年,情况突然变了。
香港特区政府不仅加快了自动驾驶的政策布局,还把无人驾驶列入了发展战略,目标直指智慧交通和右舵车出海。
资本市场对百度无人驾驶业务的成长性,来了个彻底的重新定价。
国际大行纷纷上调百度目标价,花旗和纳斯达克的分析师都把百度的目标价拉高到133-145美元区间,理由很简单:萝卜快跑成了百度最具想象空间的新业务板块。
香港右舵左行、地形复杂,能在这里跑通,百度就有了进军东南亚、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右舵车市场的底气和经验。
所以说,香港不光是市场,更是跳板。百度,正是站在这个跳板上的关键玩家。
别看香港地方不大,可城市路况复杂,山路、隧道、桥梁、畸形路口一堆,法规还超级严格。
想在这里推无人驾驶,没两把刷子根本下不来台。
但百度萝卜快跑不仅进来了,还能快速扩区,靠的到底是什么?
百度不是单打独斗,它和香港本地高校、研究机构、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把无人驾驶“技术+生态”双轮驱动做到极致。
更重要的是,萝卜快跑已经和Lyft、Uber等国际出行平台合作,正在欧洲、中东快速部署,目标就是打造全球化运营网络。
Waymo虽然安全里程没萝卜快跑高,但依靠宽松政策,已经在美国五大城市中心实现大规模运营,投放车辆超1500台。
说到底,政策环境已成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最大变量。
无人驾驶,不只是技术比拼,更是规则、生态和标准的较量。
它关乎AI、数据主权、高端制造等新一代产业话语权。
如果我国想在全球智能出行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必须在政策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快步伐。
香港这次的突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政策创新,更是我国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里程碑式的节点。
特别是在右舵车市场,香港有望成为我国企业进军东南亚、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的“桥头堡”,实现技术和标准输出。
未来,随着更多城市和国家政策逐步放开,无人驾驶会从“小范围科技秀”转变为“日常出行新基建”。
而百度萝卜快跑,已经率先跑出了关键一步。
这一步,或许就是我国无人驾驶走向全球的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