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得特别快,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就是插混)和增程式电动车(增程),当初凭着可油可电的特点,好多人觉得这俩能兼顾续航和环保,是挺理想的选择,可随着越来越多车主实际开起来,不少人开始琢磨,当初这个选择到底对不对,他们发现自己好像掉进了充电桩的牢笼,甚至感慨当初不如买纯电。
插混和增程造出来的初衷,本来是解决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靠燃油发动机或者增程器当备用动力,让车主没电了也能接着开,可现实却让好多车主陷入了新麻烦,有个开插混 SUV 的王先生就吐槽,当初买车时想着没电了加个油就行,结果现在天天盯着电量算时间,他发现纯电模式每公里就花几分钱,烧油却要五六毛,算起经济账来,烧油都成了奢侈事,于是他就尽量想充电,可充电桩的布局和充电速度,又成了大难题。
另一位增程车主李女士的经历更有代表性,她的车标称纯电续航一百八十公里,可实际开了空调后,就只剩一百二十公里了,她每天通勤四十公里,三天就得充一次电,她无奈地说,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桩的路上,这种频繁要充电的需求,让她觉得比开油车时还焦虑。
插混和增程在高速上的表现,更让车主们失望,张先生国庆期间开着插混车回老家,电量掉到百分之二十以下后,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一下子就大了,加速也变得软乎乎的没力气,超车的时候手心都冒冷汗,他这才明白,厂商宣传的低电量工况优化,其实就是发动机嘶吼着给电池续命。
充电速度也是个硬伤,主流的纯电车快充三十分钟能充到百分之八十,可好多插混车的快充功率才二十千瓦,充电时间得要一个多小时,赵先生对比之后感慨,朋友的纯电 Model 3 喝杯咖啡的功夫就充满了,自己这插混车得蹲在那儿等一个多小时,充个电比油车加油还费时间。
电池衰减的问题也让车主们头疼,开了三万公里的刘女士发现,新车的时候纯电续航能有一百五十公里,现在充满电也只有一百二十公里,她去 4S 店检测,工作人员说这是正常损耗,可她觉得损耗速度比自己预期的快太多,更让她无奈的是,电池更换的费用特别高,一旦过了保修期,维修成本就会涨一大截。
另外,插混和增程的结构本来就复杂,既要保养发动机,又得担心电池衰减,后期的养护成本反而更高,陈先生算过一笔账,自己这车比同款的油车贵了五万,按每年能省一万油费算,得开五年才能把差价赚回来。
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优势慢慢就显出来了,对于家里能装充电桩的车主来说,纯电动车日常用着几乎没什么焦虑,就算跑长途,提前规划好路线就行,而且纯电动车的用车成本更低,充电花的钱远比不上加油的费用,保养项目也简单,花的钱也少。
随着超快充技术和长续航电池的突破,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也在不断提升,行业专家预测,等充电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插混和增程的市场可能会慢慢缩小,汽车最后还是要回归纯电为王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