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张带大家聊聊特斯拉的魔幻大戏!股东刚豪掷75%支持率,给马斯克批了万亿美金薪酬,转头两位八年核心高管就扎堆离职,股价还连跌蒸发超1900亿美元。
一边是老板的天价酬劳,一边是老臣的集体跑路,再加上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这波操作到底藏着啥门道?咱们今天就扒一扒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高管集体跑路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薪酬方案获批后没几天。上周日晚间,ModelY项目负责人伊曼纽尔·拉马基亚在领英官宣离职,结束了八年的特斯拉生涯。
更巧的是,就在他发帖几小时前,另一位八年老臣、负责Model3和Cybertruck项目的丹特·阿瓦斯蒂,也同步发布了离职声明。
俩人大佬都没说具体为啥走,但这时间点也太巧合了,很难不让人把这事儿和万亿薪酬挂钩。
要知道,核心高管离职可不是小事,不仅带走了八年积累的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经验,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有行业数据说,一个核心人才走会带动三个人动离职的念头,这对特斯拉来说简直是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哪儿是简单的职场变动啊,分明是一线管理者用脚投票,不认可公司接下来的方向。股东们把宝全押在马斯克身上,可干活的高管们心里门儿清,这活儿根本没法干,不如早点抽身。
业绩拉胯+地狱KPI
高管们跑路,说白了就是不想扛那根本完不成的地狱级KPI。
马斯克要拿万亿薪酬,得完成六大目标:市值冲到8.5万亿美元、核心利润4000亿美元、年交付2000万辆汽车、1000万个FSD订阅用户、100万台机器人,还有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
这些目标有多离谱?2000万辆交付量相当于现在全球电动车市场总量的两倍,行业头部车企翻倍都要花5-8年。
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现在全球都没哪个国家允许完全无人驾驶车上路,技术和法规都卡脖子;8.5万亿美元市值,差不多是两个德国去年的GDP,这哪儿是企业目标,简直是做梦清单。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现在的业绩根本撑不起这些野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12%到281亿美元,看着还行,但净利润直接下滑37%,只剩13.73亿美元,增收不增利都持续四个季度了。
要不是美国电动汽车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前,消费者赶末班车买车撑了把销量,情况可能更糟。
而且这波离职潮也不是突发的。今年早些时候,北美和欧洲的制造销售主管被解雇;6月,马斯克重点吹的Optimus机器人项目负责人走了;8月,电池团队负责人、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主管还有北美销售与服务副总裁也陆续离职。
这么多关键岗位的人走了,特斯拉的执行能力可想而知,高管们看着这局面,自然不想留下来背锅。
灵魂人物依赖症
股东们高票支持万亿薪酬,核心逻辑就是留住马斯克这个灵魂人物。不可否认,马斯克的创新和冒险精神确实让特斯拉走到了今天,从电动车到自动驾驶,他总能引领方向。
但把一家巨头的未来全押在一个人身上,这风险也太大了。历史上不少科技公司都栽过这个跟头,要么核心人物离开后战略断层,要么个人决策失误让公司走偏。
特斯拉现在就是典型的,灵魂人物依赖症,股东们只看到马斯克的光环,却忽略了团队的价值。要知道,一家成熟的公司,得靠核心人物+完善体系双支撑,光有马斯克的战略眼光,没有高管团队落地执行,再牛的目标也只是空谈。
更让人担心的是,万亿薪酬传递出的个人优先于团队的信号。
当公司所有资源和目标都围绕一个人的薪酬展开,高管团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肯定会受挫。
而且核心高管流失的隐性成本极高,替换一个核心管理者的成本能达到其年薪的150%,更别说他们带走的行业经验和团队默契,这些损失比短期股价下跌更伤根基。
特斯拉这波操作,其实已经敲响了警钟。接下来能不能留住人,能不能把目标落到实处,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孤掌难鸣,没了靠谱的执行团队,马斯克的万亿薪酬梦,大概率只能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