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禾智能:从耳机工厂到买下百年拜雅的玩家,背后藏着什么算盘?
创始人
2025-11-21 00:45:00
0

在东莞的一间厂房里,有一种特殊的喧闹:不是机器盲目轰鸣,而是有节奏的装配、声学调校与工程师对着试样耳机反复微调。佳禾智能的起点,正是在这种“把声音做对”的匠人气氛里——量产耳机、跑线、一项项出货单。于是,在很多人眼里,佳禾不过是“把品牌的设计做成产品”的代工厂;但当你翻开它的年报、走访它的产线、听它讲的战略,就会发现一个更复杂的图景:一家在利润压力下,用并购与产品上游化、以及向 AI/AR 智能眼镜“嫁接”音频能力,试图把制造的低价差转成品牌与技术溢价的公司。这个过程既是救赎式的升级,也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现金流支持的赌局。

把故事放回现实,会看到最不浪漫也最关键的数字。2025年三季度收入16.25亿,利润2883万元。同比下降-60.03%。2024 年,佳禾智能实现营业收入约 24.67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净利润仅约 4,132 万元,同比大幅下滑,扣非后利润几乎被侵蚀殆尽。这样的“营收增长 + 利润下滑”并非空想,它反映出两条并行的压力:一是行业竞争导致毛利被挤压;二是公司在扩产、研发等上面的费用体现在当期损益里。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如果赚钱难,那公司凭什么继续做下去?答案藏在两处:一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仍然可观,这给公司“试错”与“转型”提供了时间窗口;二是公司在产业链上并非无立足点——它在头部客户(安克、天猫、哈曼等)中有渗透,特别是耳机与智能音频产品的量产经验,使得公司在做智能眼镜、AR 模组时能快速响应并实现规模化。换言之,现金流给了它继续跑的能力,客户与制造能力给了它转型的可行性,但三件事必须同时发生:成本控制、回款效率改善、以及新业务的商业化验证。

火麒麟儿每日会在蛐蛐TA小栈分享小故事儿,再继续聊~

火麒麟蛐蛐TA小栈

经济从不是被资源推动,而是被“约束”塑造我们习惯认为经济增长来自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的扩张,但被忽略的事实是:决定增长上限的,往往是系统的隐性约束。

在任何经济体中,资源配置并非按“最优”进行,而是被一系列约束牵着走——制度效率、交易成本、行业集中度、信息透明度,以及最关键的:资源流动的阻力。只要流动受阻,再多资源也只能在原有结构里打转,效率无法跨层级提升。

经济进步,出现于约束被削弱的瞬间:信息流动更快、交易边界更小、行业更新速度更高。此时资源会自动向更高效率的领域迁移,结构开始重新排列,增长才具备持续性。这不是“投入变多”,而是“阻力变小”。

商业这点事儿,聊聊就懂了。每日20:30更新商业案例。

为什么从“耳机”走向“眼镜”?

把耳机做得好的人,天然有两种资源:声学与微型化机械制造能力,以及与品牌客户的长期工程协作能力。AI/AR 智能眼镜不是简单在镜腿上装个耳机那么粗糙:它需要把波导、光学、拍照、骨传导/定向声学与整机散热、续航做在一起。谁能把多学科的零部件、供应链与产线节拍整合成一次高质量的出货,谁就更接近这一赛道的入口。佳禾的逻辑就是把现有的“生产节拍”和“与品牌共同开发的能力”挪用到眼镜上,从而实现从“代工”向“系统交付”的升格。

但这条路有两个根本的难点:一是利润率与规模。早期 AR/AI 眼镜的单价高,但大规模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二是生态与软件。硬件是门槛,但生态(应用、算法、内容)决定用户是否愿意频繁使用并为之付费。佳禾在硬件端有先天优势,但若想把产品卖到高溢价,就需要合作伙伴和时间来培育市场。公司显然意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它在 2025 年上半年推动并购拜雅(beyerdynamic)的重要逻辑: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品牌与高端声学技术,把“制造”往“品牌+技术”上迁移。

一场用最低成本买“话语权”的尝试

当一家制造商提出要花近1.22 亿欧元收购德国拜雅这样的百年声学品牌,你可以把它看作两类动作的叠加:一是“技术/IP/品牌”的直接购买,二是“渠道与溢价能力”的投射。拜雅在欧美的专业耳机与专业音频市场有很高的口碑,若并购成功并完成品牌与供应链的协同,佳禾可能在两年内把自己从“代工工厂”变成“有品牌话语权的全球供应商”。但并购整合从来不是会被账面数字立即祝福的事:文化融合、研发路线、渠道管理、以及并购后的现金流约束都会考验管理层的能力。这个赌注能否兑现,依赖三件事:并购尽职的严谨、整合期的执行力、以及海外市场的真正拉动。

别被“货真价实的产线”蒙住眼,佳禾智能的故事在于两件事同时发生:一方面它必须在毛利被压缩的现实里稳住现金与客户;另一方面它又在用并购与产品上移来争取话语权与溢价。短期的胜负由现金流与成本控制决定;中长期的胜负则在于并购整合与生态构建是否成功。最务实的姿态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彻底悲观,而是“追踪里程碑”:现金流季度能否持续、并购整合第一年是否带来溢价、眼镜产品是否能在 2 年内从概念走向可持续的市场需求。这三根线如果同时向好,佳禾就不仅仅是一个“有镜头的制造商”,而有可能成为音频与可穿戴硬件在全球市场上的新名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毫末智行停摆,智能驾驶优胜劣汰... 日前曝出消息称,毫末智行突然通知员工,自11月24日(本周一)起“无需到岗上班”。 据知情人士称,毫...
长安发布"新安全&q... 广州车展,长安汽车以“新长安 新安全 天枢智能”为主题,正式发布“新安全”价值体系,宣布将汽车安全范...
中国一重:炉火映初心 冲刺四季... 火红的钢锭照亮车间穹顶,水压机声震彻十里厂房。进入四季度收官冲刺的关键节点,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
共建新能源汽车韧性供应链 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比亚迪总装工厂新能源汽车“宋Pro”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摄 中国汽车工业协...
企业的边界无限,责任的初心不改... 在物通集团的文化墙上,有这样一句话“用科技创造未来 让物通走向世界”,而这不仅是企业的愿景,更是高一...
理想汽车入局“百镜大战”,李想... 11月25日晚,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将发布智能眼镜,“理想AI眼镜是理想...
微硕WSK96N08 MOSF...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个性化配置深度普及,电动座椅系统已从豪华车型标配演变为10万元级家用车主流选项。作为...
2025恒力弹簧厂家哪家好?技... “新能源汽车电机刚装机调试,就因恒力弹簧弹力衰减导致停机”“医疗设备用弹簧精度不达标,整批次产品被迫...
汽车新品发布会邀请新能源专家赋... 【邀请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各行业专家,请联系五洲名家智库】 欧洲新能源权威弗罗洛夫·迪米...
智驾芯片行业:技术普惠因风起,... 今天分享的是:智驾芯片行业:技术普惠因风起,国产替代恰逢时 报告共计:129页 智驾芯片行业发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