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面向公共交通机构、私人出行运营商和城市规划者,达成两个目标:一是揭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s)部署中被忽视的拥堵风险,二是概述将自动驾驶汽车整合到城市出行系统的实用规则。
无拥堵城市的迷思
城市规划者总是容易被美好的神话吸引,而今天最受欢迎的神话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将神奇地治愈交通堵塞。理论上是这样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意味着更少的私家车、更少的停车位和更开心的通勤者。科技倡导者常宣称,自动驾驶汽车将消除停停走走的交通状况,提升道路容量,优化车流,从而减少拥堵。
但现实却大相径庭——因为数字根本对不上。想象一辆自动驾驶的网约车,在没有乘客的情况下,不断在市中心绕行,寻找乘客。现在想象一下,这样的车有成千上万辆。我们正在被推销一种伪装成进步的拥堵,而令人不安的真相被掩盖在光鲜的技术演示之下。城市正在梦游般地步入一场交通噩梦——这场噩梦并非由人为错误引发,而是由人工智能驱动。
自动驾驶出行的隐藏现实
这一严峻现实在最近的全球出行讨论中凸显出来,并凝结成科尔尼的一个关键观点:未经管理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倍增交通拥堵,而非减少它。一项MIT研究发现,大多数美国城市官员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益处持乐观态度,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担心车辆行驶里程增加、城市扩张加剧以及公共交通客流量下降。在国内的武汉、深圳等地, “萝卜快跑”等无人驾驶车辆,也曾因车速过慢、无故停车、转弯迟疑等行为,被市民多次投诉“加剧拥堵”。
来自全球城市的数据和经验,以及各种研究和模型演练,揭示了四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自动驾驶出租车会(1)引发“诱导”需求;(2)每日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处于空载状态;(3)总体上行驶更多里程;(4)蚕食公共交通客流量。如果没有大胆的监管干预,拥抱自动驾驶汽车的城市将面临可衡量的道路容量损失,这些损失源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谨慎行为和空载巡游。这远非缓解拥堵,而将导致一种高科技的交通堵塞——这种堵塞是可预测、可预防的,但在政治上却容易被忽视。出行行业面临一个关键转折点:要么诚实面对自动驾驶技术,要么眼睁睁看着城市自动驾驶出租车越来越多,但出行效率却越来越低。
为什么自动驾驶出租车会加剧拥堵?
拥堵本质上是行为问题。以德克萨斯州的Katy Freeway为例:它拓宽至23条车道后,吸引了更多司机使用,预期的节省时间效果消失,高峰时段拥堵反而加剧。自动驾驶出租车通过使汽车出行变得毫不费力,将放大那些最导致拥堵的行为——除非政策制定者进行干预。具体表现如下:
01
自动驾驶出租车创造“诱导”需求
如果消除了自己开车的烦恼,突然间每个人都想要私人司机般的体验。原本使用公共交通的出行,转向了舒适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网约车不存在,加州Uber和Lyft行程中的47%将会由公共交通、步行、骑行完成,或者根本不会发生;此外,另有6%的行程是全新的——这表明超过一半的行程要么增加了车辆出行,要么从更可持续的模式转移过来。换句话说,这种由便利驱动的需求助长了拥堵(见图1)。
02
空驶里程
空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市中心巡游是一种新形式的拥堵。既然你的机器人司机可以无限期地绕街区行驶,何必支付市中心停车费呢?而这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交通。德克萨斯大学的一项关于共享自动驾驶汽车“重新定位”行程的模拟发现,车队总里程的30%至40%可能是在没有乘客的情况下行驶的。这与当前人工网约车的情况一致,其约40%的里程是接送乘客间的“空驶”。在拥有大量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这种空载巡游可能会吞噬道路容量,让街道挤满毫无效益的行程,并增加排放。另一项研究表明,在里斯本,完全采用共享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使总车辆行驶里程增加约89%,几乎是翻倍的增长,这源于空车重新定位和诱导出行,尽管总体上所需的车辆大大减少(见图2)。
03
自动驾驶汽车导致城市扩张
当通勤变成放松或高效工作的时间,而不是浪费掉的时间,人们为什么不住得更远些呢?一项基于罗马的调查模型发现,约40%的受访者会考虑在可靠的自动驾驶汽车通勤可用的情况下搬到郊区,这将导致这些新郊区通勤者的通勤时间延长约12%。但随着通勤距离拉长,车辆行驶总里程也随之增加,加剧了城市主干道的拥堵和污染。另一项模拟研究预测,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平均单程通勤距离可能翻倍,导致总车辆出行增加约33%。自动驾驶汽车出行的便捷性风险在于会加剧郊区化,随着城市边界扩张,更多的汽车将行驶更长的里程(见图3)。
04
自动驾驶汽车蚕食公共交通
研究表明,若非刻意整合,自动驾驶出租车是与公共交通竞争,而非互补。无缝衔接、廉价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取代了不便的公交换乘。客流量下降,资金减少,公共交通服务恶化。很快,城市街道将被私人机器人班车淹没,它们取代了公交车,却加剧了拥堵。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动态的警示信号。交通研究人员的一个综合模型预测,在不受监管的情景下,随着乘客涌向自动驾驶汽车,公共交通客流量可能骤降高达75%。在现实世界中,网约车服务已经分流了公共交通乘客:当Uber和Lyft进入城市市场时,一项研究发现,随着乘客从公共交通转向网约车,城市公交使用量每年下降约1.7%(铁路每年下降1.3%)。实际上,自动驾驶出租车不仅从公交车和火车那里分流乘客,还减少了可用的道路容量——影响了留存下来的公交车(见图4)。
解决方案是什么?——协同管理
城市必须对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进行监管、整合与编排,确保它们成为公共交通的补充而非竞争者。我们的全球出行洞察提出了四个明确的监管步骤:
将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限制在地理围栏区域内。将自动驾驶出租车限制在经批准的地理围栏区域或特定走廊内,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以防止在市中心形成自由巡游的拥堵热点。通过限制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巡游的地点和时间,城市可以保护最拥挤的街道免遭空车或低载客量车辆的蜂拥而至。
与公共交通整合票务。无缝的多式联运票务应使自动驾驶出租车成为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接驳工具,而非点对点的替代品。例如,通勤者的一张通票可以涵盖乘坐短途自动驾驶接驳车到火车站以及火车票的费用。模式之间的费用分摊必须在公共和私人运营商之间协商,理想情况下应奖励那些减少拥堵的选择。整合票务通过使组合出行方便且成本效益高,引导旅行者补充高容量公共交通(而不是蚕食它)。
对空载和低载客量里程收费。征收拥堵费或专门针对“空载”自动驾驶出租车行程(即无乘客的行程)的费用,以抑制巡游。就像许多城市对进入拥挤区域的人类司机收费一样,一辆在市中心空转绕行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应该支付额外费用。定价政策可以按里程向在公共道路上运营空车的车队运营商收费,从而形成强大的激励以最小化空驶里程。专家甚至建议根据载客量实行动态定价——例如,对单人出行收取显著更高的费用——以鼓励拼车和公共交通使用。目标是使自动驾驶出租车无目的巡游或半空行驶在经济上变得不划算,尤其是在拥堵区域。
强制数据共享和公共监督。对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运营商执行严格的报告和数据共享要求,并授权公共机构制定与社区出行目标一致的基本规则。城市应强制要求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公司共享车辆位置、行驶路线和载客量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使交通管理者能够监控影响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例如,某个区域空车过多时)。监督也意味着设定标准(如最低每英里乘客数阈值或接驳服务的响应时间)并让运营商承担责任。开放数据的方法可确保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部署服务于公共利益(高效出行、低排放、公平服务),而不仅仅是私营科技公司的利润。
城市已经在使用拥堵定价来管理道路空间。自动驾驶出租车应遵循同样的逻辑:对空驶里程收费,规范运营区域,引导行为远离引发拥堵的模式。在实践中,诸如对单乘员自动驾驶出租车行程收取额外费用、将部分街边停车位改为上落客区或公交专用道、以及强制性的数据共享协议等措施,可以共同控制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影响。这些工具中的许多都只是现有交通管理策略的延伸,为自动驾驶时代进行了更新。
行动的紧迫性
城市必须做好准备。不受约束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革命将加剧而非缓解拥堵。自动驾驶技术并不能解决行为问题;它放大了这些问题。我们的城市需要大胆的法规、协调的监督以及关于整合自动驾驶出租车所需做出的艰难选择的坦诚对话。否则,我们正径直驶向一种高科技的全面拥堵,其严重程度将使今天的交通问题相形见绌。自动驾驶出租车承诺解决的拥堵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便利的“瘾”。明智的做法不是增加更多的机器人司机——而是确保每一辆自动驾驶车辆都首先服务于公共出行,其次才是私人便利。城市领导者、监管者和交通部长们,请思考以下问题:你们将利用自动驾驶出租车来真正提升城市出行效率,还是任由它们悄然重塑拥堵?你们的下一步行动将决定城市未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