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单季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增80.9%。
小米前三季总营收达3404亿元,逼近去年全年,经调净利润则为328亿元,已超过去年总额!
整体毛利率达到历史新高的22.9%。这表明小米正稳步推进规模与利润并重的策略,不依赖价格战,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在这样一份亮眼的业绩面前,所谓“小米增长见顶”的说法已不攻自破。数字背后,是小米积蓄能量、开启新一轮爆发的明确信号。
业绩基本面扎实,三大曲线共创新高
2025年三季度,小米手机、汽车、大家电三大增长曲线再创新高,“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
备受瞩目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超199%。其中,光是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就贡献了283亿元。
而且,这季度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了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达到7亿元!
交付方面,2025年1-9月,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6万辆。仅在第三季度,就交付了约10.88万辆新车,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
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直接预告,“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
强劲表现背后,是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小米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这个季度研发投入就花了91亿,同比增长52.1%,预计全年投入超300亿元。
创新业务高歌猛进,手机×AIoT这个基本盘,表现依然稳健,总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到总营收的74.4%。
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60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6%;互联网服务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10.8%。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实现连续九个季度同比增长。Omdia数据显示,该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保持前三,市场份额13.6%。
用户规模方面,到9月,小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42亿,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达1.87亿,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近期股价承压,但不少头部机构仍对小米业绩长期发展持看好态度。Wind数据显示,在财报发布前,已有27家机构给予“买入”评级,25家给出“增持”评级。最新一致目标价64.06港元,预计上涨空间57.08%,反映出对小米增长潜力的高度期待。
全维度高端化突破,生态协同效应显现
小米本轮增长的核心,在于全维度高端化的全面爆发,各业务线形成强劲共振。
其中,手机业务在高端市场的突破尤为显著。
9月底,小米17系列开售5天销量就突破百万台,其中小米17 Pro Max占据全系列销量的40%以上,成功站稳6000元以上价位段。昨日财报业绩电话会上,小米卢伟冰透露,小米17系列销量本月已经突破200万台。
更关键的是,据报道,定位更高的超大杯小米 17 Ultra,即将在一个月内发布,比传统节奏提前近三个月。这种紧凑的产品布局,恰恰印证了小米在高端市场,已精准把握节奏,进入持续输出的良性循环。
除了手机,小米在大家电业务,同步向高端跃升,且率先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
在东南亚,小米新发的空调、冰箱、洗衣机都定位高端。像空调在泰国卖到1.45万泰铢,折合人民币约3200元,比国内还贵800多元。
自今年3月上市以来,小米在东南亚推出的这三款高端大家电新品总销量已突破1万台。其中,泰国和马来西亚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均在开售首周就完成了全月销售目标。
而且,小米正将高端家电战略延伸至欧洲,相关产品已于9月正式登陆当地市场。
高端产品的持续输出,离不开制造能力的底层支撑。
10月28日,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一期已经在武汉竣工投产,与手机、汽车工厂共同构成“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完整闭环,为高端家电的持续突破筑牢了根基。
最终,小米在手机、家电高端之路上的积累,通过与汽车业务的联动,释放出倍增效应。
SU7与YU7的热销,不仅证明了小米的高端产品力,更展现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协同效应。购买小米手机的用户,更倾向于搭配使用小米的智能家电;而小米车主也自然成为了生态系统的核心用户。
这种联动最终促成了“一人购买全系产品”的消费模式,使得小米的高端化战略从单一产品的成功,扩展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全面繁荣。
汽车、出海、高端化,小米的想象力刚打开
事实上,三季报的优异表现只是一个开端。汽车、出海与已初见成效的高端化,共同构成了驱动小米未来的“三驾马车”。
首先,小米手机的高端化战略,已经让过去只能作为追赶者的国产旗舰们,打破了苹果在高端市场的首销优势,实现同台竞技。
其次,汽车业务的发展,也已经成为小米的核心之一。目前市场对于小米汽车的质疑,主要来自产品力。
如今,小米的财报,是用SU7和YU7的产品力证明自己。而随着小米汽车的产品力,越来越精进,所有的舆情都将会是短暂的。明年,产能提升、新车型投放、盈利能力优化,都意味着小米汽车,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出海正成为小米业绩增长的关键。对于消费电子,规模最重要,没有任何世界级的车厂,只专注单一国家或者区域的。所以,出海对于小米汽车的订单、产能、毛利都会带来全新的竞争力。
目前,小米正将国内验证成功的“人车家全生态”模式,系统性地复制到海外。其核心抓手,便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庞大的新零售网络,五年内在全球建设1万家海外小米之家。
这条“高速公路”一旦铺就,不仅能为手机、家电等成熟产品打通渠道,更将为未来智能汽车的出海铺平道路。
事实上,这一规划已经在逐步变为现实。几天前的11月6日,卢伟冰曾晒出他在德国试驾的最新进展。期间,他在德国境内部分不限速高速公路,对小米SU7进行了高速性能测试,实测时速达到260km/h,车辆整体表现稳定,操控与底盘调校均展现出良好素质。
据报道,这次试驾,正是为小米汽车2027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所做的前期技术验证与适应性测试。
回看小米的发展历程,它总能在质疑声中实现新一轮的爆发。这次的财报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小米的增长故事非但没有见顶,其最富想象力的章节,才刚刚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