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的价值跃迁:从对标,到被对标
创始人
2025-11-19 21:48:24
0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被对标”始终被视为一款产品乃至一个品牌市场地位的特殊体现。

回望过去数十年,这份“殊荣”大多归属于海外品牌——从定义家轿标准的合资中级车,到树立豪华典范的德系旗舰,再到以颠覆者姿态入华的特斯拉。它们曾是丈量国内汽车市场的标尺,是众多本土产品奋力追赶的坐标。

时移世易。在当下高端新能源SUV赛道,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正在发生:越来越多品牌在推出新品时,开始将包括“问界”“蔚小理”等在内的中国汽车品牌,加入传播语境的核心地位,尝试以这些标杆产品为横轴,从而绘制自家产品的坐标系。

这样的变化,其实是一场深刻的市场价值范式迁移。从某种程度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高端智能领域迈入新阶段——行业终于有了一个“出自本土品牌、但具备广泛标杆意义”的样本,不得不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看这是一个提气的现象。

不过,当一款本土品牌的产品,成为一个细分市场心照不宣的参照物时,这已不仅仅是一款车型的成功。其背后的逻辑,映照出产业格局的深刻变迁、消费者价值取向的转移,以及参与者在转型浪潮中的不同抉择,这些变化值得探讨。

“对标”标杆何以铸成:体系化能力构筑竞争壁垒

一款产品能成为行业广泛参照的坐标,其根本在于其产品力构建了难以被轻易复制的价值高地。

如果说电动化是竞争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就是决定胜负的下半场。行业共识是,电动化奠定了基础,而智能化才是决定市场格局的价值深水区。在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正经历一场关键跃迁:从满足于技术演示,到攻坚真实的用户信赖。其试金石,便是用户愿意“放心用”的主动使用率与“高频用”的里程覆盖率。

可以看到,小鹏、蔚来、理想、问界等品牌都在这一领域持续投入,共同推动着智能驾驶体验的进步,构筑起本土品牌在智能化上的集体优势。

在这一过程中,车企能否通过技术攻克用户痛点,从而构建起从技术积累到用户信赖的循环,是当前车企构建智能化竞争体系的基石。

在此背景下,以问界为代表的品牌所构建的智能安全体系,展现出系统化的实践路径。在赛力斯的安全体系中,以“场景定义安全”为核心方法论,覆盖“生命保护、车身防护、健康呵护、隐私守护”四大维度,集成超过340项安全功能,致力于在人、车、环境深度融合的出行生态中,实现贯穿用车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保护。

何为痛点?围绕“以场景定义安全”,赛力斯将技术能力系统服务于用户痛点。比如:车身防护方面,依托环境感知与障碍识别系统,打造负向防撞、雨雾尘AEB等全向防护功能,累计已避免潜在碰撞超过200万次;在生命保护领域,失能辅助与卫星通讯等技术,实现安全冗余。

可以再度具像化,在今年的国庆、中秋期间,问界辅助驾驶里程约2亿公里,智能安全避免4万余次碰撞,带有辅助驾驶功能车辆事故率是不带此功能车辆的1/5。

这些数据是一个缩影,表明当智能驾驶技术真正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用户体验时,车企所构建的已不仅是功能优势,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用户信任与安全依赖。这正是产品力升维为行业标杆的关键所在——它让技术突破在真实的用户场景中,实现了可衡量、可感知的价值闭环。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厚的技术储备进行持续迭代,需要漫长时间在实际道路中进行算法验证与场景库积累,更需要海量真实用户数据的喂养与打磨,最终在市场中形成坚不可摧的用户口碑。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是工程能力、数据闭环与用户体验的深度融合。

从这一点来看,以问界为代表的品牌,通过前期坚定的战略投入,已在数据积累、场景库构建和用户信任度上形成了显著的先发优势。这种由技术深度、数据广度与时间长度共同构筑的体系化壁垒,意味着后来者即便知晓方向,也仍需经历同样漫长的爬坡周期。标杆的意义正在于此:它不仅指明了竞争的高度,更定义了抵达这一高度所必需的耐心与积淀。

汽车行业需要标杆,更需要长期主义的考量

“对标”现象本身,是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高端新能源领域进步的一个侧写。它表明,市场上出现了具备广泛影响力的本土参照系。然而,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而言,这更是一场关于长期主义的深度拷问。

喧嚣的对标是市场活力的体现,但持续的竞争力源于回归价值创造的本源。

其一,是回归用户,而非对手。伟大品牌的基石,在于对自身目标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与满足。与其将资源过度倾注于研究如何“像”谁,不如更专注地探寻如何服务好“自己”的用户。无论是追求驾驶乐趣的纯粹,还是深耕特定场景的便利,抑或是塑造独特的美学风格,找到并坚守属于自己的差异化价值,才是立身之本。

其二,是投资未来,而非追逐当下。行业的领导者,其眼光必然投向下一代技术的定义权。全栈自研的软硬件能力、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人工智能与驾驶的更深度融合、车辆与能源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协同……这些前沿领域的突破,需要的是超越产品周期、耐得住寂寞的持续投入。

结语:

当前行业频繁对标的对象,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高附加值领域进入了新阶段。这面“镜子”所映照的,是本土品牌凭借技术积累、产品定义与用户洞察,实现了从“仰望标杆”到“自成坐标”的历史性跨越。

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这场“对标”现象引发的思考,其意义远超越单一产品的成败。它关乎的是,在充满诱惑与噪音的市场环境中,我们是否还能坚守商业的本质——通过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来赢得用户与未来。市场终将嘉奖那些专注创造、为行业开辟新可能性的探索者,而时间,则会成为所有战略选择最公正的裁判。

诚然,坐标并非永恒。今天的标杆,既是过往创新的成果,更是明天被超越的起点。对于目前“被对标”的品牌来说,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如何维持当下的对标热度,而在于能否戒骄戒躁,能否具备持续迭代、甚至自我革新的勇气与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聚焦2026武汉国际新能源汽车... 2026武汉新能源车展前瞻:全球顶尖技术汇聚江城,三大核心看点不容错过 聚焦2026武汉国际新能源汽...
晚高峰新闻:岚图泰山上市21分... 今日份的晚高峰汽车读本 岚图泰山上市,21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 大六座旗舰SUV岚图泰山在深圳...
还能选8座,空间大到离谱?吉利...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摄像、剪辑 | 马龙 主持人 | 朱峰 编辑 | 蔡欣宇 今天我们体验的...
汽车盈利7亿!小米前三季度净利... 11月18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单季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
原创 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驾车出行,无论是上班、购物还是旅行。然而,许多人在到达目的地后,会习惯性地...
原创 交... 警从来没有查你驾驶证,从来没有拦过你,原来是因为海燕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管理也变...
宁德时代稳步拓展全球化布局 助... 转自:新华财经 在近日于四川宜宾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新能源产业正从“...
中国汽车品牌的价值跃迁:从对标...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被对标”始终被视为一款产品乃至一个品牌市场地位的特殊体现。 回望过去数...
“天·灵·神”技术定义“创富神... 2025年11月18日,五菱红标新能源产品矩阵在“我们向上 中国向前”第二届致敬奋斗者大会上集体亮相...
广汽集团正式登陆澳大利亚市场 ... 人民网悉尼11月19日电 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加速“出海”。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多中国汽车受到当地消费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