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零公里二手车”将引导二手车出口回归理性。短期内,行业可能会经历一定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二手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赢得可持续、高质量的出口增长。
■ 夏金彪
近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二手车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严格二手车出口管理、进一步加强合规审查、持续推动二手车出口健康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其中,严控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对“零公里二手车”亮起了“红灯”。
《通知》指出,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申请出口距注册登记日期不满180天(含180天)的车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应指导本地企业补充提交该车辆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内容包括出口国别、车辆信息、提供售后服务的网点信息等并加盖生产企业公章,对无法提供上述材料的车辆,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
自2019年我国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以来,二手车出口得益于政策支持、供应链完善和产品高性价比等多种因素,出口量从2020年的4300辆跃升至2024年的43.6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出口区域覆盖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二手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我国二手车出口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在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里程≤50公里”的车辆占比高达12.7%,4年间激增了7.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8辆二手车中,就有一辆是刚刚上牌便转手的准新车,“零公里二手车”快速增长的势头引发市场担忧。
“零公里二手车”以低价冲击市场,对正规的二手车出口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此外,“零公里二手车”出口挤占了新车出口的市场份额,不利于国内汽车产业的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此次《通知》打出“180天注册期+售后确认书”组合拳,将从源头遏制“零公里二手车”出口。《通知》设置了180天的“注册期”,要求企业提供生产企业的“售后服务确认书”,包括出口国别、车辆信息和售后网点等细节。这不仅提高了操作门槛,还确保了出口车辆的真实性和售后保障。《通知》还提出,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二手车出口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照《二手车出口不诚信行为负面清单》,对企业开展日常监督与动态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出口竞争秩序。
市场预计,叫停“零公里二手车”,短期内会给二手车出口企业带来阵痛。根据《通知》要求,企业需要更加规范地进行车辆评估、检测、维修等,合规成本将有所上升,部分依赖“零公里二手车”出口的企业将面临转型或退出,可能会导致出口量波动。
值得指出的是,《通知》还给出了过渡期的安排,允许政策实施前已登记待出口的车辆,可以履约出口,最大限度降低行业震荡。
从长期来看,叫停“零公里二手车”,鼓励企业出口真正具有性价比的二手车,将推动二手车出口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二手车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为长期的稳定出口奠定基础。此外,企业会更注重二手车的检测、售后服务等环节,这将促进二手车出口产业链的升级和完善,拓展服务附加值,推动二手车出口从数量型扩张转向价值型增长。
当前,我国二手车出口正处于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叠加期。超4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提供了充足车源,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汽车普及带来了广阔市场。此外,我国新能源二手车凭借着性价比优势打开了更大增量空间。
可以预见,随着《通知》的深入实施,我国二手车出口将告别粗放式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望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输出”的跨越,为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开辟新的赛道。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