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奔驰全新 E 级的配置清单带着 “100km 纯电续航 + 主动降噪 + 空气悬挂” 流出时,车友圈直接分成两派:有人喊 “这是把 S 级的豪华下放到 E 级,中大型车天花板要换主了”,也有人泼冷水 “电动化的奔驰丢了机械魂,E 级要成‘安静的电动代步车’”。作为奔驰销量支柱的中流砥柱车型,这次升级真的要改写市场规则吗?
在豪华中大型车市场,宝马 5 系插混版纯电续航停留在 90km,奥迪 A6L 插混甚至没摸到 80km 门槛,新 E 级这 100km 看似只多 10 来公里,实际却能覆盖 80% 的城市通勤场景 —— 早高峰 25 公里通勤来回 50 公里,一周充一次电足够,不用频繁切换油电模式。
价格上,参考现款 E 级插混 50 万左右的起售价,新 E 级大概率保持区间,但多出来的空气悬挂和主动降噪,相当于 “加量不加价”。实测对比发现,同价位下,新 E 级的悬挂滤震性比 5 系软乎,却比 A6L 更有支撑性,对追求 “既要舒适又要操控” 的用户来说,这个平衡点抓得很准。
坐进新 E 级座舱,启动后的 “静” 比双联屏更打眼 —— 主动降噪系统会实时抵消发动机和路噪,油电切换时几乎没顿挫感。切换运动模式,空气悬挂自动降低车身,过弯侧倾比现款收敛不少,但没丢奔驰的柔韧,过减速带时后排乘客不会有明显颠簸。
不过也有短板:纯电模式时速超 110km 后,电机噪音会比低速时明显,即便主动降噪压制,和 S 级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 这或许是奔驰为区分产品定位故意留的 “分寸”。
熟悉奔驰的人都知道,E 级一直是 “小 S 级”,这次配置下放其实是电动化转型的一步棋。随着特斯拉 Model S、蔚来 ET7 等电动豪华车冲击,传统燃油豪华车必须靠 “更高配置” 留住用户。
对比同平台的 C 级,新 E 级不仅尺寸更大,还用上了 C 级没有的后轮转向,明确了 “中坚” 角色。保值率方面,现款 E 级 3 年约 65%,新 E 级因电动化配置增加,短期内可能略降,但奔驰品牌力加上实用配置,长期大概率能稳住。
对于准备入手豪华中大型车的准车主,有两个实操建议:日常通勤 100km 内且有绿牌政策,新 E 级的纯电模式能省不少油钱,静谧性也满足商务需求;若常跑长途且看重极致操控,不妨等等宝马 5 系的插混改款。
而新 E 级的升级,其实是豪华品牌电动化的缩影 —— 未来两年,奥迪、宝马肯定会跟进更高配置的插混车型,这场 “配置内卷”,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