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网站的消息,10月8日,我国商务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的提问时表示,中国已经同意荷兰经济事务部派员来华磋商与安世半导体相关事宜。这一表态意味着,僵持了一个多月的“安世半导体事件”可能即将得到解决。
今年9月底,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冻结了中国企业旗下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并强行夺取了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荷兰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一家私企的运营,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荷两国的正常外交关系,也完全没有法律依据。
面对荷兰的这一行为,中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采取了反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分公司向荷兰出口相关产品。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很多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如德国宝马和美国福特,都在使用安世半导体的逻辑器件和其他汽车配件。
因此,荷兰政府强行夺取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行为,迅速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危机。
事件发生后,荷兰政府虽然口头上表示会积极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并未采取实际行动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尽管中荷两国一直在就此事进行沟通,但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
然而,现在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表明,中方已经同意荷兰的磋商请求,这意味着双方在解决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
与此同时,《联合早报》和其他外媒报道,荷兰经济事务部在10月6日晚上发布声明,表示安世半导体中国分公司将在未来几天恢复向欧洲汽车企业供应芯片。
彭博社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如果芯片供应在未来几天内恢复并得到确认,荷兰政府可能最早在下周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这表明荷兰政府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这种近乎强抢的方式来夺取中企控制权是不现实的。
现在,欧美等国的利益受损,他们对荷兰政府施加了压力,迫使荷兰放弃继续抢夺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如果荷兰政府愿意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那么中国方面自然会同意荷兰派员来中国进行磋商。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安世半导体事件可能会以一个相对合理的方式得以解决。荷兰方面纠正了错误行为,而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然而,这一事件带来的后果远未结束。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与中国子公司之间的矛盾,以及安世半导体与荷兰政府之间的矛盾,短期内很难彻底消除。
事实上,荷兰政府现在在中国的巨大压力下,可能最终不得不放弃对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争夺。然而,从中企的角度来看,荷兰政府曾经明抢控制权的做法,如何让中企放心将安世半导体的产能继续保留在荷兰?
安世半导体作为一家由中国企业全资收购的公司,从法律上讲,完全属于中国。其知识产权和资产理应由中国母公司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不允许安世半导体将产线转移回中国,那么将其迁移到德国、法国等其他国家,又有什么理由能阻止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荷兰政府的做法最终可能得不偿失。无论这个问题如何最终解决,荷兰在国际上的信誉损失已经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