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荷兰最“硬气”的姿态,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场“百忙一场”的闹剧。
德国大众和日本本田停产后,欧洲车企排队求安世中国签字,荷兰总部完全被无视。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荷兰官员出来表态了,强抢安世是必要之恶,也是无奈之举?
欧洲车企排队签字
上个月,荷兰政府根据《货物供应法》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所有资产,连闻泰科技派驻的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张学政也被一纸命令撤职。
这番操作,行云流水,完全不顾基本的商业逻辑和契约精神,堪称教科书式的“合法抢劫”
然而,荷兰人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低估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度绑定。
他们以为抢下安世半导体,就能坐收渔利,殊不知,这到手的“宝贝”压根不是金疙瘩,而是个实打实的“烫手山芋”。
被冻结资产后,安世半导体在中国这边的工厂,非但没乱,反而给荷兰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全球化风险管理课”。
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
首先是,仅仅12小时,安世中国的工程师们就破解了荷兰总部发来的技术封锁。
这速度,简直比闪电还快,让所有试图釜底抽薪的西方势力都傻了眼。
安世中国东莞和上海临港的工厂里,机器照常运转,工人们的工资一分没少发,生产线毫发无损,仿佛这场远在欧洲的“接管”跟自己根本没关系。
更绝的还在后面,稳住生产后,安世中国直接给欧洲那些汽车巨头客户们发了一份通知:
芯片可以继续供应,但规矩得按我们中国的来!
这波反制,又快又准,直接打在了荷兰和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七寸”上。
安世半导体中国
安世中国的第一个新规是“重签合同”。
所有客户以前所有和安世荷兰总部签订的协议全部作废,以后想买芯片,都得和安世中国签新合同。
这意味着,原本该流向荷兰总部的利润,将彻底断流,直接把荷兰总部变成了一个空壳子。
第二个新规是“只收人民币”。
这一手,既巧妙地绕开了荷兰和美国可能进行的金融制裁,又相当于把中国的芯片抬到了和石油类似的“硬通货”地位。
当欧洲的汽车巨头们不得不拿着人民币来买芯片时,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将不断提升。
安世中国生产的芯片
第三个新规更狠,那就是“供应看国内需求”。
安世中国明确声明,生产的所有芯片要优先满足国内订单。
这三条规则一出来,整个欧洲汽车行业都炸了锅。
因为安世半导体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是绝对的“王者”。
它拥有1200项专利,客户包括大众、宝马等一百三十多家全球顶级车企。
尤其是在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ESD保护器件这些细分领域,安世半导体的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甚至在2024年,安世半导体的市场占有率还打破了英飞凌的垄断,拿下了全球第一。
这些产品,全是汽车的“心脏”和“神经”,少了它们,再豪华的生产线也只能停摆。
欧洲汽车制造
果然,少了安世中国的供货后,第一个“吃瘪”的就是德国大众。
根据外媒报道,就在10月21日,由于安世半导体芯片的断供,大众汽车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工厂被迫面临停产。
这家工厂主要生产途观和高尔夫这两种在欧洲最受欢迎的车型,产量不低。
大众选择第一时间关停它,也是为了节省芯片库存,以保其他工厂的运转。
但一个大众工厂的停产,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外媒的说法,整个德国汽车行业供应链将在10到20天内受到影响,而恢复正常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不仅如此,据《日经亚洲》10月29日报道,由于芯片短缺,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厂也已经停产,尚不清楚何时能够恢复生产。
至此,因为荷兰强抢中企这场风波,停产的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已经达到了两家。
欧洲车企每月因为断供要损失的钱,可能高达200亿欧元!
这个数字,可比荷兰政府冻结的安世资产多得多,简直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砸得生疼。
日本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厂
更糟糕的是,荷兰这一闹,受影响的可不只汽车行业。
据德国《商报》报道,欧洲所有的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医疗、国防领域企业,都在用安世半导体的芯片。
这么多关键领域都绑在一条供给链条上,荷兰的鲁莽操作,直接引发了一场席卷欧洲的供应链“大地震”。
在这种生存压力面前,所谓的“规则”和“面子”,都不得不往后靠。
于是,我们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欧盟各大车企的代表们,不得不放下身段,排着队到安世中国来“求签字”。
有德国零部件厂商的采购总监直言不讳:“为了尽快落实供应,这些条件我们都能接受,毕竟再拖下去工厂就真的撑不住了。”
目前,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已经开始着手签署新的协议。
荷兰官员的表态
面对这进退维谷的窘境和国内外的质疑,荷兰官员终于坐不住出来表态了。
10月27日,在《新鹿特丹商报》的报道中,荷兰官员为了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自己的强抢行为辩解为,这是“必要之恶”。
荷兰官员反复强调荷兰的行为是必要之恶,也是唯一的选择。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安世半导体的知识产权很可能被其中国母公司“窃取”,欧洲研发中心也可能被中国“掏空”。
荷兰的行为是防止预期风险出现的无奈之举。
然而,荷兰官员这番“自圆其说”的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
闻泰科技
从法律上讲,闻泰科技作为安世半导体100%的控股股东,对后者的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拥有完整的法定所有权。
母公司在集团内部进行技术共享与生产调配,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
荷兰官员将闻泰的合理合法之举,重新定义为“自我交易”和“知识窃取”,这完全是对商业常识的背离,背后全是政治目的的刻意建构。
更何况,他们所谓的“预期风险,“预期”闻泰会转移生产线、关闭欧洲研发中心、大规模裁员更是无中生有,从未成为现实。
荷兰这种强盗逻辑,无疑是在亲手摧毁欧洲作为法治投资环境的信誉,打破全球企业对跨国产权保护的信心。
明抢中企的荷兰经济部长维克多·卡雷曼斯
至此,这场由荷兰挑起的闹剧,胜负早已分明。
荷兰人百忙一场,不仅没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把整个欧洲的产业都拖进了泥潭。
他们想跟着美国混,既讨好美国,又能掌控一块优质资产,可结果呢?中企硬刚到底,没让他们占到半点便宜;
欧洲车企和多领域企业不断施压,逼着他们恢复正常;自己国家的产业也被搅得鸡犬不宁。
如此看来,荷兰这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恐怕要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提了个醒: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才是最大的底气。
不管遇到什么明枪暗箭,只要自身实力够硬、战略定力够足,就能把对方的“绝杀局”,变成自己的“反杀局”。
荷兰的教训足够深刻,希望他们能早点醒悟,别再继续折腾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