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现代汽车曾是野心家。
现代砸35亿美元控股自动驾驶公司Motional,再投近2万亿韩元给移动软件子公司,手握现代摩比斯等零部件巨头。
连韩国政府都规划2024年建成全国自动驾驶基建铺路。
可现实却啪啪打脸,排名从曾经的前五一下子落到第十五,反观对手特斯拉等赚得盆满钵满。
曾经的韩国汽车巨头,如今咋落到这般田地?
35亿砸出五个“小团队”
现代的自动驾驶布局,堪称“多头混战”。
你能想象吗?集团里居然有五个部门同时搞自动驾驶!
专注无人出租车落地的Motional、负责汽车平台研发的现代起亚团队、做软件的42dot,连零部件子公司都在搞平行计划。
最惨的是Motional。
2020年现代和安波福(原德尔福汽车旗下科技公司)各投20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2023年现代又花1.3万亿韩元买断安波福剩余股份。
本想集中发力,结果去年直接停了拉斯维加斯和加州圣莫尼卡的无人出租车试点,理由直白到扎心:“零件贵,运营成本太高”。
更尴尬的是,它和来福车的合作也黄了,五年下来累计亏损2.3万亿韩元,连个稳定的赚钱模式都没摸到。
另一边42dot更离谱。花了近2万亿韩元研发的“踏行”叫车登车平台(TAP!),28个月才拉来4.5万乘客,最后只能关停。
曾在现代自动驾驶部门工作十年的自动驾驶公司A2Z创始人韩智亨戳破真相。
“内部今天想搞激光雷达方案,明天又跟风特斯拉搞摄像头方案,方向变来变去,早把最佳时机错过了。”
跟着特斯拉跑,却缺“数据燃料”
自动驾驶拼到最后,其实是AI和数据的较量。
可现代偏偏在这步掉了队。
首尔国立大学自动驾驶实验室教授崔俊元点出关键:“现在玩的是‘数据喂大AI’的游戏,特斯拉、Waymo靠亿万公里的真实路况数据练手,现代反应太慢了。”
这话一点不假,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FSD)仅在监管记录中的行驶里程就超30亿英里。
每一次误判、每一次刹车都能变成AI训练素材,通过软件更新快速迭代。
Waymo更狠,靠旧金山、凤凰城的真实运营,攒下海量复杂路况数据,连一直对自动驾驶谨慎的日本,都主动开门让它去开展试点。
现代呢?直到2024年3月才让42dot放弃激光雷达方案,跟风特斯拉搞纯摄像头方案,可数据储备差了十万八千里。
42dot的“踏行”平台(TAP!)总共才跑了17万公里,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够。
更要命的是,韩国政府本来计划2021年就推出L3级自动驾驶技术,结果现代技术跟不上,硬生生拖到现在没动静,反而让Waymo、特斯拉先拿到了测试许可。
不敢闯也不敢停
现代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塞·穆尼奥斯说“不把不完美的产品推向市场”,听着是严谨,实则是无奈。
自动驾驶的法律坑,确实不好踩,一旦标注成L3级,出事故到底是司机的责任还是厂家的责任?
没人说得清,搞不好就是一堆官司。
这也是特斯拉精明的地方,就算FSD在美国出现闯红灯、逆行问题被调查,也能靠快速软件更新修复,试错成本低得多。
现代却把“谨慎”变成了“停滞”。
怕担责不敢推L3级,又没勇气像特斯拉那样靠用户数据迭代技术,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结语
35亿美金没砸出成果,五年时间错失窗口期,现代的困境给所有车企提了醒。
自动驾驶不是“多部门撒钱”就能成的。
如今韩国的自动驾驶基建快建好了,现代却还在调整方向。
或许正如业内人说的,这场竞赛拼的不是钱,是“敢试错、能聚焦”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