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约30家车企黯然退场
爱车质保失效、配件断供、保险难续…… 百万新能源车主
身陷烂尾车困境
| 视觉中国供图 |
如今,新能源汽车早已司空见惯。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了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再创历史新高。
但在新能源车越来越高的销量与行业渗透率背后,是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行业洗牌。一场关乎百万车主权益的售后危机,也因此悄然蔓延。
这些年来,一批造车新势力在市场中败下阵来,黯然退场。但它们的离开,留下的不仅是空旷的厂房与空置的产线,更有数以百万计陷入售后泥潭的车主。
这些车主的车一夜之间成了“绝版车”,质保失效、配件断供、保险难续的困境接踵而至。这些车主的故事,也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扩张下的深层隐忧。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十年有将近30家新能源车企黯然退场,留下数百万“绝版车”。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显示,车企倒闭退市后,消费者车辆售后无保障已经成为消费者集中投诉的问题。
第三方维修市场在应对“烂尾车”问题时,同样显得力不从心。从技术壁垒到供应链断裂,从人才短缺到法律风险,车企通过加密技术和数据权限将维修权牢牢掌控,而零部件的专用性与快速迭代进一步压缩了车主的维修空间。专业维修技工的严重短缺让问题雪上加霜,许多车主不得不依靠网友互助或高价外包维修,却仍难根治车辆故障。
这一困局既是行业洗牌的必然阵痛,也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催化剂。它暴露出部分企业在追逐规模扩张时对长期责任的忽视,也提示监管政策需加快补齐短板。从建立售后保障基金到推动第三方认证体系,从强化车企退出机制到提升消费者购车风险意识,多方协作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亟待构建。唯有让车主不再为车企倒闭担惊受怕,中国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