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高速上的那些事儿,我得先讲一个尴尬的经历。
前两天在京沪高速上飙到160的时候,副驾那哥们突然想透透气,"咔"一下把车窗摇下去一半。这一下可给我吓得够呛,车头立马就有跑偏的趋势。
赶紧让他把窗户关上,心想这种rookie错误我怎么08年就在川藏线上吃过亏。
空气动力学这玩意,真不是闹着玩的。
高速上开个同侧车窗,那感觉就跟你在自行车上绑了个大降落伞似的。
我做过实测,同样是120码,开了同侧车窗比全关窗户要多烧0.8个油。
这数据还是在风平浪静的天气下测的,要是赶上横风天,那油表蹭蹭往下掉的速度能让你心肝儿颤。
说到底,高速上开同侧车窗最要命的是安全问题。
我研究底盘这么多年,深知道一个道理:160码的速度下,一个小小的侧向气流就能产生几百牛的横向力。
这力道够呛,尤其遇上大车超车,那股气流冲击能让方向盘直接打滑。
前两年我在测试场见过一个案例,新手不听劝非要开窗,结果大货车超车的时候差点翻了。
现在很多年轻车主爱开车窗兜风,觉得这样特别有驾驶感,我只想说:真正的驾驶感不是来自风吹脸上的酥麻,而是来自车辆和路面的精准反馈。
说到噪音控制,那更是个技术活。
我前两天刚拿到一台新车测试,做风噪实验的时候特意开了下同侧车窗。
测试仪数据直接飙到了85分贝,这个分贝大概就是你在工地旁边盖房子的感觉。
要知道,现在很多豪华品牌车型全程风噪也就六十多分贝。
想当年我刚入行那会儿,跟着老师傅改车,光是车窗密封条就要调试好几天。现在的车型风噪控制越来越讲究,光是车窗玻璃的厚度都能给你讲出一本书。
结果好不容易做出来的静音效果,让你一个开窗就给毁了,这不是抽自己嘴巴子吗?
还有个事儿得给大家提个醒。
前几天我在测试一台新能源车,发现它在高速上的能耗曲线特别有意思。
全程关窗状态下,百公里能耗在15度左右,但凡开个同侧车窗,立马蹿到18度以上。
这就是典型的能量浪费,图一时痛快,费一路电量。
要说解决方案,我倒是有几个小妙招。想通风又不想遭罪,最好是开对角窗。就是前面左边开一个小缝,后面右边开一个小缝,这样气流循环比较均匀。再不行就开天窗呗,现在的天窗都带导流板,风噪控制得不错。
记得去年我在环塔路试的时候,碰上一群玩越野的年轻人。
他们老喜欢开着窗户放音乐,搞得像个移动disco。
我就给他们算了笔账:同样是1000公里,关窗开空调比开窗要省100多块钱的油钱。
这下他们可算是明白了,原来装酷也是要付费的。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高速上想耍帅的方式多了去了,但开同侧车窗绝对不是明智之选。
要想真正体验驾驶乐趣,还得回归到操控本身。
那感觉,就像你在赛道上压弯的时候,轮胎和地面完美贴合的那一瞬间,那才叫真本事。
要知道,老司机的经验都是用油费、维修费,甚至是擦碰险换来的。你要较真儿较到底,这些都能给你算出个投资回报率来。但在高速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个帐,可不能只用钱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