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成为日产全球战略支柱。
作者|陈艳
编辑|何芳
日产汽车于1933年成立,历经92年发展,已成为一个接近百年的品牌。
10月16日,正值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前身——日产汽车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以“四十载,伴NI行”为主题的日产中国40周年品牌之夜庆典在杭州启幕。
日产汽车以“日产中国40周年品牌之夜”为节点,通过历史车型展陈、用户故事分享与未来技术发布,向中国消费者交出一份跨越四十年的答卷。
从1973年的一辆公爵轿车,到如今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电动车的全品类矩阵;从北京办事处的一间办公室,到如今本土研发团队主导的电驱车型出口全球,日产汽车用四十年时间,从“破冰者”成长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同行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上任的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揭晓了全球首款插混轿车N6、搭载鸿蒙座舱的天籁・鸿蒙座舱,并透露明年将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
此外,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表示,在日产GLOCAL新模式下,日产将不仅专注于为中国市场造车,更将从中国向全球输送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锋进一步透露,到2027年,东风日产将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涵盖插混、纯电、增程等多种类型。
日产首款插电混动N6、天籁·鸿蒙座舱首秀
为庆祝日产汽车在中国40周年这一里程碑,伊凡·埃斯皮诺萨专为中国用户揭晓了两款全新车型,技术路线上,日产采取“电驱化+燃油智能化”双线策略。
首先,是日产N6,它不仅是日产汽车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也是基于日产全新新能源技术架构下的首款插混轿车,这款车型将搭载先进的混合动力系统,延续日产汽车一贯的品质与可靠性。
另一款天籁·鸿蒙座舱是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定位超舒适中智能燃油旗舰,它联合华为,以鸿蒙座舱塑造燃油车智能美学新标杆,打造燃油智能第一车。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全新车型均将于未来几周内正式推出。
不仅如此,日产汽车还宣布正筹备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这款承载纯粹赛道基因的座驾,完美践行了NISMO“将赛道技术应用于公路驾驶”的承诺。这款车型将于明年加入中国市场。
伊凡·埃斯皮诺萨在活动中清晰标定了中国市场对于日产汽车全球战略的关键意义:“‘Re:Nissan’计划转型的关键在中国。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引领地位与用户洞察,正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标杆。”他还指出,合资公司助力本土化创新,“在华团队加速电驱化,让中国成为日产全球战略支柱”。
技术的落地离不开适宜的土壤,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为日产提供了创新的试验场。2025年,基于中国市场需求打造的纯电SUV N7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6410辆。
从2025年9月中国区的销售数据来看,当月日产汽车中国区的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共售出61,552台汽车,相比2024年9月实现了稳健增长。其中,东风日产(包含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当月销量为57,161台,环比增长了4.6%;日产品牌单月销量为55,110台,环比增长了4.4%。轻型商用车事业板块(郑州日产)贡献了4,391台的销量。
从2025年1月至9月的累计销售数据来看,两大事业板块合计售出457,138台汽车,展现了强劲的市场发展势头。其中,纯电轿车N79月的销量达到了6,410台,累计交付量已达32,901台。日产N7自2025年4月上市以来,提供了多个车型版本,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日产汽车中国区在2025年9月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未来N7能否延续良好势头,值得期待。
从“公爵”到本土化生产,再到为中国、向全球
事实上,日产汽车对中国市场的深耕早已验证了战略的前瞻性,也正驱动日产汽车迈向可持续的未来。四十年前,日产汽车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较早布局中国市场的外资汽车品牌之一。此后,历经二十余年发展的合资企业,成为日产在华发展的基石。
1973年,日产汽车向中国出口公爵(CEDRIC)轿车
1973年,日产公爵(CEDRIC)轿车首次进入中国,以优雅的东方美学设计与舒适的驾乘体验,点亮了中国人对“豪华汽车”的想象。彼时,中国汽车年产量不足14万辆,私家车更是稀缺。公爵的出现,不仅为外交、商务场合提供了高端选择,更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技术交流的象征。
1985年,日产汽车公司北京办事处成立,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升级。1993年,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日产在华首个合资制造基地。1995年,首辆D21皮卡下线,凭借耐用性成为公安、交通、电力等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伙伴”,年销量突破2000辆,印证了日产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003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成立,首年即实现销量6.5万辆。
日产汽车始终秉持“推动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的企业宗旨和“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2021年发布“日产汽车2030愿景”,赋能未来移动出行;2024年以“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见证变革,驶向未来。同年,日产汽车以全新品牌主张“尽兴由NI”焕新启航,2025年将继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承诺,以定制化市场战略深耕中国市场。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马智欣在品牌之夜上坦诚分享了刚回到中国时的心路历程,从深感压力到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必须加速。两年来,在日产汽车总部更高的信任和授权、以及东风集团全方位的支持下,中国团队从产品定义、开发节奏,到供应链整合、价格策略、市场打法,都拥有了比以往更大的主动权。
谈及未来,马智欣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的信心首先来源于品牌和技术的长期积累——无论市场如何变迁,‘技术日产’所代表的可靠、安全、好品质始终受到认可。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支由本土精英与全球人才融合而成的团队,这种多元协作的结构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全新的Glocal模式下,日产汽车将真正实现为中国造车,并从中国走向全球。”
作为日产汽车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东风汽车与日产汽车已携手走过22年坚实历程。周锋在致辞中介绍道,股东双方风雨同舟、齐心协力,不仅实现了资本的“合资”,更做到了战略上的“合心”,行动上的“合力”。
将中国打造为出口基地,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日前,郑州日产官方公布,日产LCV(Light Commercial Vehicle,轻型商用车)研发中心在郑州日产正式成立,标定郑州日产从“全球制造”向“全球创造”的战略跃迁,更以全新皮卡Frontier Pro为契机,注入“中国研发定义全球标准”的价值内核,Frontier Pro为日产首款由中国设计中国研发的全球产品。
此次品牌之夜上,郑州日产FrontierPro“双子星”全球首秀,标志其迈向“全球创造”。作为日产首款在华设计、生产并出口的皮卡,由中日团队耗时5年打造,基于“星核”平台融合AHT电混科技。根据规划,2026年起该车将出口50余国,郑州日产承担80%生产任务,预计年出口6万辆,占日产全球皮卡出口30%,其90%国产化率的供应链可快速适配海外需求。
据了解,在产业布局上,日产汽车构建了覆盖设计、研发、生产、出口的完整生态链。2021年,日产(中国)零部件累计出口达20万个集装箱,出口额超1170亿元人民币。2025年,日产宣布将N7、Frontier Pro PHEV等本土研发车型出口至东南亚、中东市场,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武汉研发中心的2000余名工程师中,90%是本土人才,他们熟悉中国路况和用户习惯,却能将创新成果反哺全球。
此外,日产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日产筑梦课堂”项目自2012年起走进全国2500余所学校,为170万青少年提供汽车科技教育;2018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推动“零排放、零伤亡”愿景落地。
站在四十周年的节点上,日产汽车发布了面向未来的“双轨战略”:技术迭代层面,2027财年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下一代ProPILOT超智驾系统将在中国首发,实现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生态共建层面,与LiCAP科技合作开发全固态电池电极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升续航;全球输出层面,以中国研发中心为基地,每年推出2 - 3款面向全球市场的电驱车型,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30%。
从引进世界领先技术和车型,到建立合资公司,再到电驱化、智能化转型之路,日产汽车在中国的事业伴随着时代浪潮不断跃上新台阶,实现新目标。这不仅是品牌实力的体现,更是对“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承诺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