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之三对素铁马镫
畅行天下(王晖)
王琦,网名畅行天下(王晖),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虽历经周折,然而痴迷古物之心不改,缘为好古之乐难以割舍之故。收藏主题涉猎于不同材质不同门类。象牙犀角蜜蜡玛瑙,织绣带饰文房古兵皆为爱物。近年专注于中国铁雕鋄金银器物及明清宫廷马具的收藏及与其相关工艺历史研究。
前几天翻看朋友圈无意中在一位朋友的朋友圈里看见一对素铁马镫的图片。我一下子就被这对马镫简洁的线条和自带的流水锻纹所吸引,在跟朋友通话询价后幸得朋友以善价惠让。
在收到之后仔细上手观看这对马镫,愈加喜爱。这对马镫尺寸不大,主体以精钢打制而成,在镫梁上可以看出清晰的折叠锻打形成的流水纹。这对马镫最出彩的部位是在提挂处,提挂外部以简洁的线条略加装饰,在栓系皮条的部位则使用了年代较早的竖提挂方式。马镫镫底呈窄小的椭圆形,并以铜焊焊接高围边。为了避免高围边带来的雨天积水容易产生镫底锈蚀的弊病,工匠没有用较为省事的镫底打孔以利排水的方式解决,而是使用了在高围边内填充木质踏板的方式,为了使其达到严丝合缝的状态在木质踏板边缘另外以零碎木条加以填充,并且在木质踏板表面施以清漆便于加强防水性。
根据马镫形制我判断这应该是一对明末清初时期的蒙古式马镫。虽然这对马镫并没有鋄金银和镶嵌工艺加以装饰,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身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对于铁器的珍视程度以及在铁器加工上不同于农耕民族的感情状态。
无独有偶,我又在自己的马具收藏中找出来两对跟这对素铁马镫年代相近、工艺相似、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的素铁马镫。
第一对素铁马镫与刚入藏的素铁马镫相比较而言:二者都为素铁锻造而成,都存在几乎相同的竖提挂形制且在提挂处并没有过多装饰。
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镫底踏板的形制。虽说都是小椭圆形底的踏板,可是刚入藏的素铁马镫是高围边镫底并以木板填充镫底以达到防止雨雪天存水造成镫底锈蚀的作用。而第一对素铁马镫则是以制作下围边达到既兼顾美观又同样不会存水锈蚀镫底的效果。
根据二者形制之间的异同比较以及从实用性方面考虑,我认为可以将第一对素铁马镫视为刚入藏的那对素铁马镫的改进版,可能会比前者年纪稍晚但是不会相差过久,并且二者的年代可以互相印证,考虑到藏区器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年代滞后性,但是其年代下限都不会晚于清初......
第二对素铁马镫的主体部位的形制与那两对大同小异,依然是通过锻打工艺成形,从其表面发青的色泽可以看出其质地精纯,不易生锈,也证明了当时制作马镫的匠人技艺之高超。时代感很强的竖提挂的形制与前两对如出一辙,因此其制作年代也很容易通过与那两对马镫的印证而得到确认。有意思的是这对素铁马镫的镫底形制不同于之前那两对的状态,转而采用中心略微凸起的板状踏板。可以看出这种设计是在前两对素铁马镫的镫底设计上为增强实用性和节省工时的目的加以改进而成的。这种板状中心凸起式的踏板大大影响了清初一段时间内的马镫形制,也算得上是一种实用的技术革新手段了......
这三对素铁马镫从镫底踏板形制的不同可以合理推论出新入藏的高围边木质填充镫底素铁马镫年代最早;其次是第一对下围边素铁马镫;最后才是中心凸起的板状踏板素铁马镫。虽说这三对素铁马镫主要在踏板形制上具有显著的不同,可是整体形制并没有大量的差异,因此我认为也许他们之间的年代差异不会特别大,有可能是在几十年甚至几年之内。可以看出这些差异是古代工匠如何在生活中根据实用性来不断对生活用具进行合理的改进以达到更加实用以及方便目的的实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