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新政重磅来袭!燃油车巨变,大排量时代或将终结?
国庆假期刚过,小区楼下的加油站就热闹得像个小型议事厅。开着2.0L家用车的张阿姨正拿着手机跟加油员念叨:“你看这以旧换新补贴又提了,我那老车要是报废换个新车,能拿1.5万呢!”旁边开3.0L SUV的李先生却皱着眉算账:“我的车刚查了,十月起车船税直接涨了50%,一年得多交600块。”收银台的公示栏上,一边贴着“2.0升及以下燃油车置换补贴细则”,一边写着“新车船税分档征收标准”,来往车主的议论声混着汽油味飘散开——这个十月,燃油车市场的风向确实变了,尤其是那些喝油多、排量大的车型,似乎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新政“一松一紧”:小排量得实惠,大排量遇门槛
十月落地的两项重磅政策,直接给燃油车市场划了清晰的“分水岭”。先是商务部等7部门升级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明确2024年4月24日至12月31日期间,个人报废国三及以下旧燃油车后,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车能拿1.5万元补贴,要是换新能源车补贴更高达2万元,而且中央资金承担了大部分补贴成本,地方只需按比例配套 。这对家用车市场来说无疑是强心剂,毕竟1.6-2.0升排量正是目前主流紧凑型车的“主战场”,年车船税还维持在480元不变,车主几乎没额外负担。
另一头的车船税新政则给大排量车型套上了“紧箍咒”。从10月1日起,燃油车车船税按排量分成七个档次,税额阶梯式上涨:2.5-3.0升车型年税额从1200元跳到1800元,涨幅达50%;4.0升以上的超豪华车更是从3600元涨到4500元,北京等地的标准甚至更高,4.0升以上车型年税额能到5280元。一松一紧之间,政策导向再明确不过:鼓励小排量、高效率的燃油车,而高能耗的大排量车型正在失去成本优势。
市场“冷暖不均”:小排量销量回升,大排量加速退场
政策的影响很快反映在了市场数据上。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874.7万辆,同比仅下降0.3%,其中10万至15万元价位的家用燃油车表现突出,部分2.0升以下车型月销突破2万辆,SUV领域燃油车占比还回升到了58%。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的燃油车销量更是亮眼,上半年分别卖出68.4万辆和90.5万辆,靠的就是小排量车型的稳定输出 。
反观大排量市场,“退场潮”已经肉眼可见。2024年以来,多款经典大排量车型陆续宣布停产:日产GT-R在10月正式停售,道奇挑战者、Charger等美式V8肌肉车燃油版彻底下架,奔驰AMG C63的V8版本也被插混系统取代 。即便是高端市场,变化也在发生——原本订单排到半年后的部分大排量豪华越野车,如今4S店开始主动推荐混动版本,销售坦言:“政策成本涨了,愿意为纯燃油大排量买单的客户确实少了。”
终结还是转型?燃油车的“下半场”这样走
不少人疑问:大排量时代真的要终结了吗?答案或许是“逐步收缩,但不会突然消失”。从政策端看,2026年更严的油耗新规已经在路上,小型车百公里油耗不得超过2.57升,大型车上限4.7升,传统大排量燃油车几乎无法达标,必须依赖混动技术。双积分政策也在倒逼车企减产高能耗车型,长安、吉利等企业已经明确,2027年前要实现燃油车100%混动化 。
但市场需求仍留有空间。数据显示,在充电设施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燃油车占比高达72.3%,新疆、内蒙古等地甚至超过80%。而且路虎卫士、奔驰G级等高端大排量车型,凭借独特的机械质感和身份属性,仍有稳定的小众需求。不过长远来看,燃油车的主流市场确实在萎缩,2025年9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升至58.1%,创下历史新高 。
十月的新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燃油车的转型方向:不是被一刀切淘汰,而是通过技术升级在存量市场里找生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现在或许是买小排量燃油车的好时机——既有补贴可拿,车型技术也在升级;而对大排量车迷而言,那些经典的V8引擎、轰鸣的排气声,可能真的要慢慢变成记忆里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