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这举国同庆的时刻,江苏大地上有一群特殊的奉献者——科技型民营企业,正潜心在各领域以科技创新向祖国献礼。连日来,记者走进江苏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攻坚现场,记录下企业以实验室为阵地,以技术攻坚为使命,用创新实干诠释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十一假期,记者来到苏州英特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孙钦正紧盯屏幕,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参数,为客户加紧进行减速器机械效率测试。“时间紧、任务重,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往前赶一赶减速器机械效率的测试进度。”
减速器是把来自变速器或者万向传动装置的转矩增大,同时降低转速并改变转矩传递方向的装置。孙钦一边操作一边解释道,“可以把减速器看作传动系统,就好比你给它一个力,它能改变力的速度或者让它变得更‘有劲’。”不过,这个过程存在损耗,而影响损耗的因素包括油温、油品等多种参数。检测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一种传动效率最高的方案。
汽车研发测试服务是一项综合性能力,需要基础设施、核心设备和懂技术的人才。过去,国内汽车行业的这一领域,大多被外资品牌所主导。
正是看准这一市场的空白,2014年4月,英特模的8位创业团队从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园一间150平的办公室起步,持续深耕汽车动力系统及整车研发测试领域11年,为国内外整车及零部件厂家提供高价值研发测试服务和试验装备定制。
“当时我们几个‘臭皮匠’,刚好就能把研发检测服务的几大项凑齐。”回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苏州英特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刘玉国已显得云淡风轻,“最初,我们只有4个实验室,有的机器是新买的,有的是我们自己组装的。”
如今,英特模已发展成拥有超400个实验室的行业佼佼者,业务覆盖200余项研发检测项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内90%以上的装备均为企业自主集成与开发,今年的使用率已经超过了80%。
英特模在短短11年间取得如此成就,究竟有何秘诀?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多;从行业零基础起步,到站稳脚跟并成为“隐形冠军”,英特模究竟做对了什么?刘玉国说,“无非是在别人按部就班的时候,我们便把研发服务的效率摆在第一位,让客户快速拿到检测结果。”
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公司,英特模没有多少可以仰仗的资本。“极致地提高检验检测的效率是我们当时核心竞争力。”刘玉国回忆道,当时,企业核心团队夜以继日地拼搏,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6个小时。有一次,一家整车汽车将国外研发的发动机运到国内做本地化改造,检测任务交给了英特模。客户原计划两个月周期的开发任务,他们仅用一周就高质量完成,赢得客户连连称赞。
这种极致提升效率的背后,除了硬件的支撑,也离不开软件的深度赋能。
记者来到3万转/每分钟高速单电机测试台,工况界面显示,系统正在对电机进行第28项测试,测试时长145秒。下拉界面列表,可以看到,这组测试包含92项,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变量下,检测电机的实际转速和扭矩。“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测控软件MTest,能高效控制测试台的各个设备,实时监测试验环境,同时及时采集并输出数据。”刘玉国介绍。
2017年前后,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能源转型的快车道。英特模迅速布局新能源研发检测项目,首当其冲的便是软件的开发。刘玉国认为,只有把软件的源代码掌握在自己手里,企业才有更高的灵活性,对不同的测试环境、项目和产品做出改变,快速跟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
正是凭借英特模围绕测试台及测试台上关键设备的开发、自动化测控软件和测试技术不同维度构成的“硬件+软件+关键测试技术”的核心技术体系,才让企业在行业内站稳脚跟,目前服务客户数量已超过200家。
在采访中,记者在企业中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大多数的会议上门口都会贴着一张A4纸,上面会清晰地标注“某某某客户专用”。
“在传统合作模式中,我们作为乙方承接甲方项目,完成既定任务后合作便告一段落。”刘玉国话锋一转,“现在变了,我们目前深度介入客户的前期产品研发中。平时,公司有100多不同车企的研发人员常驻在这里办公,一起做研发改进。”
这种深度介入客户研发的模式,在实际合作中有着诸多生动体现。9月27日,小米汽车和英特模双方的研发人员坐在一起,开了一场茶话会,共同探讨新产品的开发动态,以及产品的性能保障。“我们的客户覆盖许多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其中对于一些行业的共性问题,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可以帮助客户有效地验证产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刘玉国说。
当下,英特模在业务深度上持续下探,把一辆整车拆分成最小单位的零部件,提供针对性的研发检测服务;同时在广度上不断延伸,逐渐覆盖乘用车、商用车、无人机等领域。
今年8月,英特模的“新能源及低碳燃料动力系统高端测试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2025年度苏州市科技攻关项目。这一项目依托企业“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技术成果,建设一站式共享测试验证平台与高端装备制造中心,推动区域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智能网联”转型升级。
可喜的是,英特模在行业内不断展现出的实力与潜力,也吸引了更多国际行业巨头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国庆前,企业收到一封博世汽车事业部邮件,对方计划在11月初,委派多位专家到英特模,评估研发检测的环境和技术能力。从8人团队到行业“隐形冠军”,英特模的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策划 | 王拓
统筹|陈明慧
撰文 | 韩雷 许愿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李嘉豪 李晞
出品 |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声明 |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