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家刚出台的充电设施“三年倍增”方案里,明确要推动V2G双向充放电技术规模化,到2027年底新增超5000个V2G设施,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消息一出,不少人觉得新能源车主的“卖电赚钱”时代来了,不用开车跑活儿,插着电就能盈利,这事儿真有这么美?
先给大家说清楚V2G到底是啥。简单讲就是车辆到电网的双向充放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既能从电网充电,也能把电池里的电回馈给电网。理论上车主可以在电价低的低谷时段充电,电价高的高峰时段放电卖钱,电网也能靠这招削峰填谷,看着是双赢的好事。
网上确实有车主晒出了赚钱案例。今年3月,有南方电网用户发文说,放电30度赚了120元,换算下来一小时放电60度能赚240元。这收入可比跑网约车香多了,北京、上海的网约车司机每天出车12小时以上,日均流水也就600-700元,时薪才50-60元。这么看,V2G简直是“躺赚神器”,但现实真能这么如意?
其实V2G概念早在1997年就被提出来了,近30年过去一直没普及,核心问题根本没解决。电网对接入电源的稳定性要求极高,电压、频率、相位都得严丝合缝,不然会造成电网冲击,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崩溃。风电、光伏这些新能源发电都得配大型储能设施缓冲,更别说分散在千家万户的电动汽车了。
2020年国家电网华北分部搞过一次V2G商业化破冰项目,用自动发电控制技术让成千上万辆比亚迪汽车统一充放电。但这个项目本质只是实验,参与车辆规模小,也没真正商业化结算。当时筹备了三年多才拿到入网资格,难度堪比散户直接炒美股。而且车辆越多,调控难度和风险越大,并网标准、市场准入这些问题至今没理顺,所以之后V2G市场化一直没动静。
现在V2G又热起来,全靠政策推动。从2023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从构建充电体系到明确车网互动目标,再到设立试点城市,一步步引导技术落地。今年首批39个规模化应用试点落地,上海、常州、合肥等9个城市率先推进,政策红利让市场重新活跃起来。
但现在的V2G项目,大多绕开了最棘手的并网问题,转而走“表后”应用路线。“表后”就是用户电表之后,电能不经过国家电网调配,直接供给本地楼宇、厂房、小区使用。四川天府新区的居民小区虚拟电厂、常州的“光储充一体化+V2G”项目,都是这么操作的。这种本地消纳模式调控简单,不会冲击电网,商业模式也成熟,但对普通车主来说,参与渠道其实很有限。
V2G充电桩的数量也在增加,现在全国大概有1000个左右,今年还在快速增长。成本方面,家用规格的V2G充电桩在政策补贴后能降到5000元左右,公共场站的因为功率要求高,成本大概是普通单向充电桩的3倍,在1.5-3万元之间。硬件越来越普及,但对车主来说,真正的坑不在设备,而在电池。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卖电赚的钱,根本抵不上电池折损的成本。很多人分不清电池“循环次数”和“充放电次数”的区别,一次满充满放才算一次循环,但V2G会根据电网需求实时调控,一辆车参与一次V2G可能要进行多次深度充放电。
假设车主每周参与两次V2G,每次3次充放电,一年下来就是290次充放电。行业里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大概3000-4000次,三元锂电池2000-3000次,单看数字好像能撑10年以上。但现实情况是,普通车主一年正常充电也就50-60次,英国一家公司研究发现,电动汽车电池年衰减率约1.8%,十年后容量就接近80%的寿命下限,而此时充放电次数也就600次左右,远没到理论循环次数。
这说明频繁充放电对电池的损耗,比理论数据严重得多。如果参与V2G,两年就能达到近600次充放电,电池衰减速度会大幅加快。咱们再算笔经济账:就算按最高的深圳试点电价,每度电放电价3.6元,低谷充电价0.3元,每次放电30度能赚90元,一年参与100次也就赚9000元,两年1.8万元。但更换一块动力电池的成本至少10万元,特斯拉ModelS的电池更换费用甚至超过22万元,这点收益连换电池的零头都不够。
蜂巢能源的技术人员也明确表示,按现在的动力电池设计标准,不推荐短时间内多次充放循环。V2G不仅加速电池衰减,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近期频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事件,已经让车主对电池安全高度敏感,频繁充放电无疑会增加风险。
当然行业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清华大学近期研究发现,采用双向脉冲电流策略,能让参与V2G的电池日历寿命延长9.03%,循环寿命延长98.7%。但这项技术还没普及,目前大多数车型都不支持。有业内人士建议,车企和电池供应商应该对支持V2G的产品做出质量承诺,给车主足够的保障,但现在还没有企业敢这么做。
对普通车主来说,现在参与V2G完全不划算。政策推动下,V2G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但技术瓶颈和电池损耗问题没解决前,所谓的“卖电赚钱”更像是镜花水月。那些想靠V2G薅羊毛的投机者,可能最后会发现,羊毛没薅到,反而把自己的电池搞废了。
未来V2G要真正普及,得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技术上解决电池损耗问题,让频繁充放电不影响寿命;二是车企给出明确的质量保障,打消车主顾虑;三是建立完善的并网标准和市场机制,让电力交易顺畅进行。现在来看,这三个条件都还没实现。
国家推动V2G的初衷是好的,让电动汽车成为分布式储能系统,提高能源利用率。但对普通车主来说,没必要急着跟风,毕竟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值钱的部件,别为了眼前的小利,付出更大的维修成本。等技术成熟、保障到位了,再考虑参与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