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同学聚会上,开出租的老周跟我们倒苦水,他那台朗逸刚跑够 10 万公里,最近总觉得发动机动静不对。这话一下子勾起了旁边开网约车的小王的话匣子,他的秦 PLUS 纯电刚好也跑了差不多里程,俩人当场就吵起来了。
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油车经造,毕竟发动机都发展这么多年了。老周那台朗逸确实能扛,他说除了正常保养换机油滤芯,这八年基本没进过维修厂,就是最近冷启动时发动机有点 “喘”,师傅说是气门油封老化,修修得小几千。“你别说,这老伙计虽说喝油,但真不爱掉链子。” 老周摸了摸下巴感慨。
可小王立马反驳,说他的电车保养才叫省心。一万多公里才去一次售后,每次就花两三百工时费,连机油都不用换。“跑了十万公里,电机从来没出过毛病,就是上个月中控屏卡了回机,重启就好了。” 不过他说这话时有点心虚,小声补了句 “就是担心电池,听说换一块得好几万”。
我后来特意查了下今年的行业报告,发现这俩人的情况还挺有代表性。报告里说现在电车的三电系统质量比以前好多了,电机故障比去年少了不少,尤其是国产的一些牌子,做得还挺靠谱。但反过来,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老部件,技术确实成熟,只要保养跟上,十万公里真不算事儿。
前几天去汽修厂换轮胎,老板跟我唠,现在来修的老油车,大多是换正时皮带、修喷油嘴这些损耗件,真要是发动机核心坏了的很少。但电车就不一样,偶尔会来换电池模块的,一换就是大几千,而且电子元件这东西说不准,有时候突然就失灵了。
不过也别把电车一棍子打死。我记得有个高端电车品牌,为了测耐用性,硬是把车开到各种恶劣环境里,又是零下四十度的雪地,又是四十多度的沙漠,累计测了好几百万公里,说能顶得住十万公里的造。但这毕竟是高端车,咱们普通人开的十几万的电车,能有这质量吗?
老周现在特纠结,他那朗逸卖了能换五六万,可换电车得加钱,而且听说电车开久了保值率差得离谱。小王也犯愁,虽然电费比油费省了不少,可保险一年比老周多花一千多,真要是电池坏了,省的钱全得搭进去。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油车就像老黄牛,看着笨重在但踏实,毛病都在明面上;电车像智能手机,平时用着方便,可真出问题就可能是大开销。我那开修理厂的表哥说得实在:“没有绝对耐造的车,油车靠保养,电车看运气,十万公里就是道坎儿。”
现在想想,当初以为电车省钱的人,可能没算过保值率和换电池的账;觉得油车省心的,也没体验过电车保养的轻松。上周在小区门口碰到小王,他说刚给电池做了检测,还好衰减不多,总算松了口气。老周则干脆把朗逸的保养周期缩短了,说打算再开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