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个消息引发关注,未来新能源车企预计剩10家,买车时需注意
创始人
2025-10-05 11:05:06
0

最近新能源汽车行业暗流涌动,两则消息引发了大家关注。

一个是一家新势力品牌因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董事长收到限制消费令。

另一个是一家跨国车企宣布推迟其百亿级电动化项目,原定2025年量产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这些事情并非孤例,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整车企业中近六成净利润率同比下滑,就连一度高歌猛进的比亚迪也调低了年度销售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2018年我国有注册新能源汽车企业487家,但去年就只剩下129家,业界认为,未来能存活下来的企业可能不超过10家。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看似百花齐放,实际则成为绞肉场。目前能稳定盈利的只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等极少数品牌,就连广汽,上汽等传统巨头也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中举步维艰。

这场起源于中国的电动化浪潮甚至搅动了全球市场格局。如德国大众,汽车本土工厂人力成本极高,工人平均年薪折合人民币约46万,每周仅工作35小时。

之前大众汽车可依靠中国市场利润反哺欧洲,但随着电动车在华销量大幅度下降,这一模式已难以为继。

大众已提出德国本土员工冻薪甚至降薪,并计划裁员3.5万人。虽然最终工会妥协,但这场内部动荡,清晰反映出就算是传统汽车强国,也在中国电动车冲击下被迫割肉求生。

可令人担忧的是,尽管行业淘汰加剧,新玩家仍然不断涌入,就连扫地机器人企业也宣布进军高端电动车领域。

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

根本原因就是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支柱之一,占GDP比重超过90%,这是一个10万亿级别的市场,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

只是如果持续如此盲目扩张,也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低价内卷很可能会重蹈当年光伏产业从辉煌到亏损的覆辙。

这就要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打出去,但出口之路极为艰难。在国内卖不动,在国外就只能降价销售。便引发了不少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现在唯一指望的便是技术突破,虽然固态电池,超快充等技术被寄予厚望,可成本制约了其普及速度。如固态电池当前成本远超磷酸铁锂电池,数年内很难搭载在中低端车型中。

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淘汰赛一定会继续下去,最终能存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全球视野,成本控制卓越的企业。

而那些被淘汰的企业,从投资者的角度上来说肯定是失败了。但从整个国家发展角度来说,他们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挖掘了无数经验,让后来不再踩坑,也算是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聚焦2026武汉国际新能源汽车... 2026武汉新能源车展前瞻:全球顶尖技术汇聚江城,三大核心看点不容错过 聚焦2026武汉国际新能源汽...
晚高峰新闻:岚图泰山上市21分... 今日份的晚高峰汽车读本 岚图泰山上市,21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 大六座旗舰SUV岚图泰山在深圳...
还能选8座,空间大到离谱?吉利...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摄像、剪辑 | 马龙 主持人 | 朱峰 编辑 | 蔡欣宇 今天我们体验的...
汽车盈利7亿!小米前三季度净利... 11月18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单季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
原创 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驾车出行,无论是上班、购物还是旅行。然而,许多人在到达目的地后,会习惯性地...
原创 交... 警从来没有查你驾驶证,从来没有拦过你,原来是因为海燕系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管理也变...
宁德时代稳步拓展全球化布局 助... 转自:新华财经 在近日于四川宜宾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新能源产业正从“...
中国汽车品牌的价值跃迁:从对标...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被对标”始终被视为一款产品乃至一个品牌市场地位的特殊体现。 回望过去数...
“天·灵·神”技术定义“创富神... 2025年11月18日,五菱红标新能源产品矩阵在“我们向上 中国向前”第二届致敬奋斗者大会上集体亮相...
广汽集团正式登陆澳大利亚市场 ... 人民网悉尼11月19日电 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加速“出海”。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多中国汽车受到当地消费者青...